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色故园好,妒君归及春。
诗从携杖得,名以去官真。
林笋甘于蜜,湖莼绿似蘋。
试看纸尾署,谁不叹风尘。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山色依然美丽,春天的到来让人嫉妒你归来。
诗句是从手杖的陪伴中得到的,真正的名声是因为我辞官而得。
林中的竹笋如蜜般甘甜,湖中的莼菜绿得像水芹。
看看这纸上的签名,谁能不感叹世事的艰辛与风尘?
注释:
- 故园: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 妒:嫉妒,这里形容春天的美好让人羡慕。
- 携杖:手持拐杖,象征诗人年迈或隐居。
- 去官:辞去官职,隐退。
- 林笋:竹笋,形容自然的甘美。
- 湖莼:莼菜,水中植物,象征春季的生机。
- 纸尾署:指诗末的署名,感叹世事的变迁和风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大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尤其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辞官归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隐退生活的向往与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篇“山色故园好,妒君归及春”一句,以“山色”引入,恰好点出故乡的美丽,随后“妒”字,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春天与归隐生活的渴望和羡慕。接下来的“诗从携杖得,名以去官真”则揭示了诗人的身份转变,从官场中归隐到自然中,诗的灵感似乎也随之而来。这是对辞官后生活的自豪与真实的表达。
“林笋甘于蜜,湖莼绿似蘋”描绘了故乡自然的美味,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试看纸尾署,谁不叹风尘”,则在感慨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色故园好:赞美故乡的山色,表达对故园的热爱。
- 妒君归及春: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到嫉妒诗人能归来。
- 诗从携杖得:手杖象征隐居生活,表明诗歌的灵感源于此。
- 名以去官真:名声因辞官而来,反映出对隐退的自豪。
- 林笋甘于蜜:自然的美味,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湖莼绿似蘋:描绘湖中的莼菜,渲染春天的生机。
- 试看纸尾署:指纸末的签名,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 谁不叹风尘:感慨世事的纷扰,流露出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林笋甘于蜜”,将竹笋比作蜜,形象生动。
- 对仗:如“湖莼绿似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故乡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故乡的美好与宁静。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
- 携杖:象征隐居生活的态度。
- 林笋、湖莼:象征自然的甘美,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纸尾署:象征个人身份的变化,引发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园”指的是哪里?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的工作地点
- C. 诗人曾经旅行的地方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官场生活的留恋
- B. 对乡村自然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
“林笋甘于蜜”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隐居生活的恬淡。
- 陶渊明《归园田居》:更直接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