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
二旬倏已满,三千眇未央。
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
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游子在清澈的江面上行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漫长的旅途感慨。时间飞逝,二十天的旅程已经过去,而自己仍然在这条路上,似乎没有尽头。沿途的草木杂陈,既有古老的色彩,也有新的生机,岩石上留下了冬夏的霜迹。游子在此时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举杯相邀,希望朋友们能够铭记这一份情谊。
注释:
- 孤征:孤单地行船,征途。
- 越清江:在清澈的江水上。
- 游子:远行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悲路长:感叹旅途的漫长与孤独。
- 二旬:指二十天的时间。
- 倏已满:时间飞快地过去了。
- 三千眇未央:三千里路依然没有尽头。
- 草杂今古色:草木杂陈,既有古老的色彩,又有新的生机。
- 岩留冬夏霜:岩石上留有冬夏的霜迹,象征时间的流逝。
- 寄怀中山旧: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举酒莫相忘:举杯畅饮,希望朋友们不要忘记彼此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稚圭,字子文,号明仲,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仕途坎坷,才华横溢。他的诗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游子漂泊之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珍重。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许多文人不得不离乡背井,诗中情感真实而深刻。
诗歌鉴赏:
《旦发青林诗》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念的作品。全诗以游子的孤独旅程为线索,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孤征越清江”,简单而有力地描绘出一位孤独的行者在清澈的江面上,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思索。时间的流逝在“二旬倏已满,三千眇未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游子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到时光的飞逝与人生的无常。
后两句“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惆怅的氛围。草木的颜色既有古老的沉淀,也有新的生机,象征着时间的交替和生命的延续。最后一句“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则是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出一种深厚的情谊和祝愿,希望彼此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不忘初心,铭记彼此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征越清江:孤独地在清澈的江水上行驶,表现游子的孤独。
- 游子悲路长:游子感慨旅途漫长,心中孤独与忧伤。
- 二旬倏已满:短暂的二十天已过,时间似乎飞逝。
- 三千眇未央:漫长的旅途仍在继续,似乎没有尽头。
- 草杂今古色:草木的颜色混杂,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生机。
- 岩留冬夏霜:岩石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表现时间的无情。
- 寄怀中山旧: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家乡的深情。
- 举酒莫相忘:希望与朋友共饮,铭记彼此情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形成了紧密的对仗结构。
- 意象:诗中使用自然意象,如江水、草木、岩石,增添了诗的意境。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孤独旅程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清江:象征着游子的孤独旅途与心境的清澈。
- 草木:杂陈的草木象征着生命的交替与历史的沉淀。
- 岩石:岩石上的霜迹象征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
- 酒:象征着友情与思念,希望通过酒来延续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征越清江”中的“孤征”是什么意思?
- A. 独自的旅行
- B. 结伴而行
- C. 在江上捕鱼
-
诗中提到的“二旬”指的是多少天?
- A. 十天
- B. 二十天
- C. 三十天
-
诗中的“寄怀中山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愤怒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旦发青林诗》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旦发青林诗》更加强调旅途的孤独与友谊的珍视,而《静夜思》则更多体现在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