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八功德水庵》

时间: 2025-01-04 11:50:36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

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八功德水庵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
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幽静和孤独虽然让人厌倦,但真实的生活却让人感到喜悦。看到山脉并不会妨碍视线,听到水流也不会让耳朵感到不适。悠然自得,没有什么需要去做,心里便已经满足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独:指环境幽静而孤独。
  • 真实:指真实的状态或生活。
  • 见山:指看到山的景象。
  • 不碍目:不妨碍视线。
  • 闻水:指听到水流声。
  • 不逆耳:不让耳朵感到刺耳。
  • 翛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 无所为:没有特定的事情去做。
  • 自得:自我满足,自得其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王安石在哲学和生活观上的思考,强调真实和内心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清新、质朴著称。王安石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书八功德水庵》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困扰后,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书八功德水庵》展示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通过对幽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孤独与真实的思考。开篇的“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直接揭示了他对孤独的态度,虽然孤独可能让人感到厌倦,但在真实的生活中,他发现了喜悦的源泉。

接下来的“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他在山水间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仿佛自我与自然达到了某种默契。最后一句“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具有极强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传达出对内心平和与真实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独若可厌:在孤独的环境中,虽然有时会感到厌倦,但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 真实为可喜:真实的生活状态才是值得欣喜的,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
  • 见山不碍目:看到山的美丽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视线,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开阔。
  • 闻水不逆耳:听到水流的声音是悦耳的,说明自然的声音具有舒缓心情的效果。
  • 翛然无所为:体现一种自在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反映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自得而已矣:最终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境界,不再追求外在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幽独与真实进行对比,展现了情感的对立。
  • 对仗:如“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形成音韵和谐的对称结构,加深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山与水的意象传达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呼唤对自然与真实生活的热爱,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诗人希望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坚固,带来心灵的宁静。
  • :象征着流动、柔和,代表着生命的韵律和舒缓。
  • 幽独: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但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书八功德水庵》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李白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见山不碍目”说明了什么?

    • A. 山很高
    • B. 自然景色对心灵的影响
    • C. 视力不好
    • D. 不喜欢山
  3. “翛然无所为”的意思是:

    • A. 忙于工作
    • B. 悠闲自在
    • C. 感到无聊
    • D. 需要休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作,表达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山水自然为主题,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心境。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的《书八功德水庵》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但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真实与宁静,而陶渊明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