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时间: 2025-01-19 13:45:14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作者王安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开头提到元和年间的伐蔡之战,感叹朝廷的声音不统一,难以成事。中丞遭遇盗贼攻击却侥幸生还,仿佛利剑在白昼中投向街道,显示了暴力的猖獗。作者描述了战乱带来的伤痛与困扰,誓言要消除纷争,恢复国家的安宁。
随后,诗中提到战争的惨烈,士兵在夜间被无情地杀死,连点火取暖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作者感慨当时的政治形势,诸侯割据,疆土不再完整,德宗末年战祸不断,宪皇初期众人对改革的怀疑,以及王师在征讨中的辛苦与焦虑。
诗的后半部分回顾历史,强调了忠诚与壮志的重要性,提到晋公的忠诚和昔日名将的伟业,思考是非成败与历史的辩论。最终,王安石表达了对贤良的推崇,期待将来能有更好的政治环境。
注释
- 元和伐蔡:指唐代元和年间对蔡州的征伐。
- 中丞:指中丞相,古代官职。
- 檀槐:一种树木,象征国家的繁荣。
- 誓出按抚:誓言要出征平定动乱。
- 阚如:形容怒虎的状态,形象生动。
- 肝鬲:古代对人内脏的称呼,象征战争的残酷。
- 中使:指中间使者,古代的官员。
- 镂玉牒:比喻非常珍贵的书籍。
- 黄埃:指尘土飞扬的状态,象征混乱。
- 庙壁:庙宇的墙壁,指供奉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王安石深感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对昔日战乱的反思,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和希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开篇通过对“伐蔡”的描写,直接引入主题,感叹朝廷的不和谐与无能;接着,通过细腻的描绘战争的惨烈,表现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
王安石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利剑白日投天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暴力的普遍,而“空城竖子已可缚”则暗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与无能。诗中不仅有对历史的反思,还有对未来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贤良政治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此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深刻解析,也有对现实的敏锐批判,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政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和伐蔡何危哉:感慨元和年间的战争,说明国家危机。
- 朝廷百口无一谐:指朝廷内部意见不合,难以形成合力。
- 盗伤中丞偶不死:中丞遭遇劫匪,侥幸未死,显示社会动荡。
- 利剑白日投天街:比喻暴力事件频繁,无所顾忌。
(逐句解析可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阚如怒虎”,用怒虎形容战斗的激烈。
- 拟人:如“国火一再更檀槐”,赋予国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国家的危机、政治的混乱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变法的期望和对贤良政治的渴望,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利剑:象征暴力与冲突。
- 战虎:象征战斗精神与勇敢。
- 黄埃:象征混乱与动荡不安。
- 庙壁:象征文化传承与道德的崇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伐蔡”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事件?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中丞”指的是哪类官职?
- A. 军事官
- B. 行政官
- C. 文官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政治
- C. 生活琐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与杜甫的《春望》均以国家动荡为背景,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期望,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无奈。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