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觉之皈蜀》
时间: 2025-01-19 18:08:21意思解释
送刘觉之皈蜀
原文展示:
大江东西湖南北,鹄袍学子森如竹。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清纯先生刘夫子,冷笑俗儒钻故纸。
梦中亲见大小程,为渠剌船入洙泗。
唴我结发从先生,日日看子趋鲤庭。
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
陋巷柴扉共寒饿,安知头上天几大。
子今行李寄大宁,翩然束书游帝城。
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不应。
朝来忽见毛生剌,看来看去惊且喜。
风花聚散二十年,何许飞堕老眼前。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说。
我有故山江之西,秪遣思皈不遣皈。
赠行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一杯酒,
便是此生长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江横贯东西,湖南北的景象,学子们如竹般茂盛。谁能开口不提伊川,谁又能说出这水的源头。清纯的刘先生,冷笑那些钻研古书的庸儒。我在梦中亲见大小程,仿佛他们划船进入洙泗河。我与您结发为师,每天都看到您在鲤庭前。您让我随您而去,小窗下的短檠灯火相伴。陋巷中柴扉共度寒冷和饥饿,谁能知道头上的天有多大。您如今行李寄往大宁,轻盈地带着书信游历帝城。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唤却没有回应。今天忽然见到毛生剌,来来回回看着,感到既惊讶又高兴。风花聚散二十年,时光飞逝在我眼前。相聚几日又要分别,珍重二字不忍说出口。我在故乡的江之西,只有思念却不能归去。赠行时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喝一杯酒,便是这一生的长别离。
注释:
- 鹄袍:指一种衣服,形容学子们的精神风貌。
- 伊川:指古代名川,常用来比喻才子之地。
- 冷笑:对庸儒的不屑。
- 洙泗:指洙河与泗水,象征河流的交流。
- 鲤庭:古代学堂,象征求学之地。
- 陋巷:指简陋的巷子,表现生活的艰辛。
- 大宁:地名,可能指大宁郡。
- 经济策:指治国理政的策略和书籍。
- 天关九虎:比喻艰难险阻。
- 毛生剌:或指某位朋友,或为虚构。
典故解析:
- 伊川:源自《论语》中提到的伊川,象征着学问的源头。
- 鲤庭:与古代的学堂有关,代表求学之路。
- 石头城:象征着故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词风格清新、直白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送别友人刘觉之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即将分别的惆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体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刘觉之皈蜀》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江的壮阔与学子们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鹄袍学子森如竹”的描写,不仅表明了学子们的茁壮成长,也暗示了知识与理想的重要性。刘夫子的形象更是通过“冷笑俗儒”一词,突显出他清高的气质与对庸俗的蔑视。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陋巷柴扉共寒饿”描绘了自己与朋友共度艰难岁月的情景,情感更为真挚。最后几句,诗人以“石头城下一杯酒”结束,象征着在这看似简单的酒杯中,蕴藏着深厚的友谊与难舍的情感,令人倍感珍惜。这首诗不仅是送别,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东西湖南北:描绘了广阔的江河与地理,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鹄袍学子森如竹:学子们精神昂扬,形象生动。
- 何人开口不伊川:探讨了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 阿谁初道此水源:对知识起源的追问。
- 清纯先生刘夫子:称赞刘夫子品德高洁。
- 冷笑俗儒钻故纸:对庸才的轻视,暗含对知识的追求。
- 梦中亲见大小程:梦中相见,表明对友人的思念。
- 为渠剌船入洙泗:描绘了友人追求理想的情景。
- 唴我结发从先生:表达了对刘夫子的尊崇与追随。
- 日日看子趋鲤庭:渴望在学堂中学习的愿景。
- 先生命子却从我:双方的师生关系的交融。
- 小窗短檠共灯火:象征着共同求学的时光。
- 陋巷柴扉共寒饿:生活的艰辛与相互扶持的情感。
- 安知头上天几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子今行李寄大宁:友人即将离去,带着希望与梦想。
- 翩然束书游帝城:自由自在地追求理想。
- 袖中一卷经济策:象征着学识与责任。
- 天关九虎叫不应:前路的艰难险阻。
- 朝来忽见毛生剌:意外的重逢,带来惊喜。
- 风花聚散二十年:时光飞逝,感慨万千。
- 何许飞堕老眼前:对岁月流逝的感伤。
-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惜短暂相聚的时光。
- 珍重两字不忍说:内心的惜别之情。
- 我有故山江之西:对故乡的思念。
- 秪遣思皈不遣皈:无奈的思乡情怀。
- 赠行聊借退之诗:送别时的诚挚祝福。
- 石头城下一杯酒:用酒杯象征别离的伤感。
- 便是此生长别离:总结整个情感,长久的别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学子森如竹”,将学子比作竹子,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天关九虎叫不应”,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制造紧张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强调了友谊、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大江: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辽阔。
- 学子:代表知识与希望。
- 鲤庭:象征着求学的地方。
- 陋巷:表现生活的困窘与艰辛。
- 石头城:代表故乡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鹄袍学子森如竹”中的“鹄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衣服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清纯先生”是指谁? A. 诗人自己
B. 刘夫子
C. 古人
D. 不明 -
“石头城下一杯酒”的意义是什么? A. 祝酒
B. 遗憾别离
C. 友谊长存
D. 以上都是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同样是描写送别的情感。
- 《夜泊牛头》 – 杜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刘觉之皈蜀》,两者均为送别诗,但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细腻入微。
- 李白的豪放: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壮志豪情。
- 杨万里的细腻: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体现深厚的友谊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选读》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