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博遗柑子》

时间: 2025-01-01 12:38:10

太学先生欺绿橘,吴兴才士与黄柑。

黄柑似日胜崖蜜,带叶初擎翠竹篮。

还料楚王曾未识,徒将萍实托江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太博遗柑子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太学先生欺绿橘,
吴兴才士与黄柑。
黄柑似日胜崖蜜,
带叶初擎翠竹篮。
还料楚王曾未识,
徒将萍实托江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学的老师在欺骗绿橘,而吴兴的才士则与黄柑交好。黄柑像阳光一样美好,胜过崖蜜,刚刚带着叶子被高高地托在翠竹的篮子里。可惜的是,楚王恐怕并未认识这些果实,只是将萍实寄托给江南。

注释:

  •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 :这里指的是将绿橘视为次品。
  • 黄柑:一种橘子,黄色的柑橘。
  • 似日:像阳光一样明亮。
  • 崖蜜:指生长在崖壁上的蜜,暗指其珍贵。
  • 楚王:指的是古楚国的王,暗指历史上的楚王。
  • 萍实:水面漂浮的植物,常用于比喻轻浮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作品多以清雅见长,风格受李白和杜甫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士人文化繁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柑和绿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与品味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太学先生”,暗示了当时的教育和学术环境,继而提到吴兴的才士,表现出对地方文化的赞美。黄柑被比作阳光,象征着美好和光明,而“带叶初擎翠竹篮”则描绘出一种自然的清新感,令人想起春天的生机。最后一句提到楚王未识黄柑,暗示了对优秀文化的忽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文化价值观的质疑。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隐含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展现了梅尧臣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学先生欺绿橘”:指太学的老师在贬低绿橘,象征着对不成熟、不完美事物的偏见。
  2. “吴兴才士与黄柑”:吴兴的士人欣赏黄柑,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黄柑似日胜崖蜜”:将黄柑比作太阳,意在强调其美丽和珍贵。
  4. “带叶初擎翠竹篮”:描绘黄柑的清新形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5. “还料楚王曾未识”:楚王未曾识别黄柑,反映出文化的误解与无知。
  6. “徒将萍实托江南”:表达了对被忽视之物的无奈,暗示文化的流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柑似日”,将黄柑比作阳光,增强了意象的鲜明性。
  • 对仗:诗句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绿橘则象征着未成熟与不足。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文化与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上不识好物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柑: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绿橘:象征着被低估的价值。
  • 翠竹篮: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楚王: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文化的无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柑似日”意指什么? a) 黄柑的颜色
    b) 黄柑的美丽
    c) 黄柑的味道

  2. “太学先生欺绿橘”中的“欺”字可以理解为: a) 欺骗
    b) 轻视
    c) 喜爱

答案

  1. b) 黄柑的美丽
  2. b) 轻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上各有千秋,梅尧臣更多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常在悲壮中反映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