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过石犀祠,登堂一叹欷。
江回陵谷变,碑断市朝非。
荒圃连寒垄,斜阳映夕霏。
兴亡俱昨梦,惆怅跨驴归。
白话文翻译:
闲暇时经过石犀庙,登上殿堂不禁叹息。
江水弯曲,山陵与谷地都已改变,碑铭断裂,市朝已非往日。
荒凉的菜圃连着寒冷的垄田,斜阳映照着傍晚的云霭。
兴亡都如同昨日的梦境,惆怅中骑驴返回。
注释:
- 闲过:闲暇时经过。
- 石犀祠:指的是供奉石犀的庙宇,石犀为一种神兽,象征力量与镇守。
- 欷:叹息声。
- 陵谷变:山丘与山谷的形态变化。
- 碑断:碑文断裂,象征历史的沧桑。
- 市朝:市集与朝廷,此处指社会的变迁。
- 荒圃:荒废的菜园。
- 寒垄:寒冷的田垄,表现出凄凉的景象。
- 夕霏:傍晚的云雾。
- 兴亡:国家或个人的荣辱兴衰。
典故解析:
“兴亡俱昨梦”可以理解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兴盛与衰亡都是转瞬即逝的梦境,反映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绍兴,卒于杭州。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后的南宋建立,常以忧国忧民为题材,作品以豪放、沉郁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局动荡,国家遭遇困境,诗人常怀忧国之情。经过石犀庙,感慨历史变迁,反映其对故国的怀念和悲伤。
诗歌鉴赏:
《谒石犀庙》通过描绘石犀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国的惆怅之情。诗的开头“闲过石犀祠,登堂一叹欷”,以闲适的语气引入,然而随后的描绘却暗含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江流与山丘的变化,碑铭的断裂,都是对历史的凝视,表现出时间对一切事物的摧残。诗中“兴亡俱昨梦”的句子,深刻地揭示了兴衰成败的无常,仿佛历史的轮回让人难以把握,最终只留下惆怅的心情。
全诗在意象上,通过斜阳、夕霏等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此外,骑驴归的形象更是让人联想到归路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力感。整首诗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历史意识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闲过石犀祠:诗人无意中经过石犀庙,显得随意而悠闲。
- 登堂一叹欷:登上庙堂,感慨万千,发出叹息。
- 江回陵谷变:江水流向与山丘、谷地的变化,暗示历史的沧桑。
- 碑断市朝非:过去的繁华已不再,碑文的断裂象征着历史的遗忘。
- 荒圃连寒垄:荒废的土地与寒冷的田垄,描绘出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
- 斜阳映夕霏:傍晚的阳光映照着云霭,增添了诗的意境。
- 兴亡俱昨梦:兴盛与衰亡如同昨日的梦,感慨历史的无常。
- 惆怅跨驴归:骑驴回家,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变迁比作梦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江回陵谷变,碑断市朝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抒发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石犀庙:象征历史的文化遗迹,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 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象征着衰老与凋零。
- 荒圃与寒垄:描绘凄凉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心中的苍凉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回陵谷变”中的“陵谷”指的是: A. 山丘与山谷
B. 江河与湖泊
C. 城市与乡村 -
“兴亡俱昨梦”中的“梦”意味着: A. 真实的梦境
B. 历史的无常与虚幻
C. 美好的未来 -
诗人骑驴回家的心情是: A. 高兴
B. 惆怅
C. 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同为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绘国破家亡的场景,传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渺茫。两者都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出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关切。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