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纸用山谷奉答茂衡赠纸长句韵》
时间: 2025-01-17 09:1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山纸用山谷奉答茂衡赠纸长句韵
海苔生海凝豨肪,潜然阴火浮幽光。
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
今年敕使特持赠,茂先不敢书瑰章。
平山一藏祛卢语,脉望浸淫断章句。
山僧索我赫蹄书,白氎朱绳象驮去。
小窗习静写法华,定胜摩醯供花雨。
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可识三乘结聚处。
此纸永在阎浮提,好将文字证初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海苔在海里生长,浓厚的脂肪在暗中焚烧,幽暗的光芒浮现。海人将其捣制成纸,薄如肌肤,光滑而不易撕裂。今年特意有敕使赠送这纸,我不敢写下华丽的篇章。平山藏有解读的语句,文字的脉络似乎被浸染,断了章句。山中的僧人索要我用特制的纸书写,白色的纸上用红绳装裱像是驮着特别的东西。小窗静坐时,我写下法华经,定能胜过摩醯供奉的花雨。可惜我用这纸不负其名,能辨别三乘的聚集之处。这纸永存于阎浮提,愿用文字来证明初祖的教义。
注释
- 海苔:海中生长的植物,常用来制作纸张。
- 豨肪:指海藻的脂肪。
- 阴火:暗中的火焰,象征潜在的能量。
- 侧理:指纸张的纹理。
- 赫蹄:特指一种书写用的笔。
- 白氎朱绳:形容纸的颜色与装裱的绳带。
- 法华:指《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三乘:佛教中指声闻、缘觉和菩萨三种修行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贵徵(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当时的纸张制作业逐渐兴起,诗人以此为题,表达对纸的珍视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海苔的描绘,引入了纸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在“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一句中,展现了纸张的柔韧与光泽,给人一种轻盈而美观的感觉。诗人不仅关注纸的物质属性,更深刻揭示了其承载文化的功能。诗中提到的“白氎朱绳象驮去”使人联想到书写的庄重和严肃,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递。最后,诗人通过“此纸永在阎浮提”表达了对文化永恒的追求,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苔生海凝豨肪:描写海苔在海中生长,表明其自然来源。
- 潜然阴火浮幽光:暗示海藻中潜藏的能量,产生微光。
- 海人捣治成侧理:海人将海苔加工成纸。
- 肌肤莹薄欺硬黄:描写纸的质感,轻薄如肌肤。
- 今年敕使特持赠:提及有官方的赠送。
- 茂先不敢书瑰章:表达对纸张珍贵的敬畏。
- 平山一藏祛卢语:暗示诗人对深邃文化的探索。
- 脉望浸淫断章句:隐含对文字的沉浸与探求。
- 山僧索我赫蹄书:山中僧人请求书写。
- 白氎朱绳象驮去:强调书写的庄重性。
- 小窗习静写法华:描绘宁静的书写环境。
- 定胜摩醯供花雨:表明书写的价值。
- 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表达对纸的尊重与珍惜。
- 可识三乘结聚处:强调纸文化的深厚内涵。
- 此纸永在阎浮提:寓意文化的永恒存在。
- 好将文字证初祖:渴望通过文字传承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纸比作肌肤,形象地表现了纸的柔韧。
- 拟人:赋予纸文化以生命,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载体纸张的珍视,强调其在传承知识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苔:象征着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合。
- 纸:代表文化与知识的载体。
- 白氎朱绳:象征书写的庄重与规范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苔”主要用于制作什么?
- A. 食物
- B. 纸
- C. 装饰品
- D. 药品
-
诗中“赫蹄”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书写工具
- C. 一种颜色
- D. 一种动物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文化传承
- C. 人生哲理
- D. 个人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与文化的深切思考,但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李白《月下独酌》: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都展示了对文化的热爱但角度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