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校竹隐竹数三首》

时间: 2025-01-01 14:52:00

竹虽不解语,风能为之言。

斧斤伐我本,畜牧践我孙。

戕者可以堤,践者可以藩。

我顾不忘汝,汝言毋重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检校竹隐竹数三首 赵蕃 〔宋代〕

竹虽不解语,风能为之言。 斧斤伐我本,畜牧践我孙。 戕者可以堤,践者可以藩。 我顾不忘汝,汝言毋重烦。

白话文翻译:

竹子虽然不会说话,但风能替它表达。 斧头砍伐我的根部,牲畜践踏我的后代。 被砍伐的地方可以筑堤,被践踏的地方可以做篱笆。 我依然关心你,你不必再三烦扰。

注释:

  • 竹虽不解语:竹子虽然不能说话。
  • 风能为之言:风可以传达竹子的感受。
  • 斧斤伐我本:斧头砍伐竹子的根部。
  • 畜牧践我孙:牲畜践踏竹子的后代。
  • 戕者可以堤:被砍伐的地方可以用来筑堤。
  • 践者可以藩:被践踏的地方可以用来做篱笆。
  • 我顾不忘汝:我依然关心你。
  • 汝言毋重烦:你不必再三烦扰。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竹子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的视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竹子对自然界中人类活动的感受和反应。诗中,竹子虽然不能说话,但通过风的媒介,传达了它的痛苦和坚韧。斧斤的砍伐和畜牧的践踏,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但竹子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将这些破坏转化为新的用途,如筑堤和做篱笆。最后两句表达了竹子对人类的关怀,以及对人类不必过度烦扰的劝告,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竹虽不解语,风能为之言”表达了竹子的沉默和风的媒介作用。
  • 第二句:“斧斤伐我本,畜牧践我孙”描绘了竹子遭受的破坏。
  • 第三句:“戕者可以堤,践者可以藩”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转化能力。
  • 第四句:“我顾不忘汝,汝言毋重烦”传达了竹子对人类的关怀和劝告。

修辞手法:

  • 拟人化:将竹子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
  • 比喻:将竹子的破坏转化为新的用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视角,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自然和生命。
  • 风:象征媒介和传达。
  • 斧斤:象征破坏。
  • 畜牧:象征践踏。
  • 堤和藩:象征转化和利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虽不解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A. 风能为之言 B. 斧斤伐我本 C. 畜牧践我孙 D. 戕者可以堤 答案:A

  2. 诗中“戕者可以堤”的下一句是什么? A. 践者可以藩 B. 我顾不忘汝 C. 汝言毋重烦 D. 风能为之言 答案:A

  3. 诗中“我顾不忘汝”的下一句是什么? A. 汝言毋重烦 B. 风能为之言 C. 斧斤伐我本 D. 畜牧践我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竹枝词》:通过竹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安石《竹石》:通过竹子和石头的对比,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竹枝词》与赵蕃的《检校竹隐竹数三首》都通过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苏轼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生命力,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探讨了竹子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