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和州禹锡》

时间: 2025-01-19 15:29:42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

不教才展休明代,

为罚诗争造化功。

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

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刘和州禹锡
白居易 〔唐代〕

换印虽频命未通,
历阳湖上又秋风。
不教才展休明代,
为罚诗争造化功。
我亦思归田舍下,
君应厌卧郡斋中。
好相收拾为闲伴,
年齿官班约略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无望的感慨。尽管频繁换官,但命运仍未改变;在历阳湖上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不禁让人思乡。诗人认为不应当因为争名夺利而抑制才华的发挥,也不该为此而惩罚创作的热情。他自己也渴望能回归乡野,隐居田园,而朋友刘和州可能也厌倦了在郡斋中度日。两人年纪相仿,可以相互作伴,享受悠闲的生活。

注释

  • 换印:换官职,多次调动。
  • 历阳湖:地名,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才展:才能得以施展。
  • 休明代:指明代的休闲生活。
  • 罚诗:指因诗歌创作而遭受的惩罚。
  • 田舍:乡村的住所。
  • 郡斋:地方官的住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题材而闻名。他的作品常以民生疾苦为中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问题。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白居易在官场历经波折之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刘和州禹锡,亦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二人相交甚密,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

诗歌鉴赏

《答刘和州禹锡》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通过描绘换官的频繁与生活的无奈,白居易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诗中提到的“历阳湖上又秋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孤寂。秋天的萧瑟与个人情感相互映衬,使得诗歌的情感愈加沉重。

白居易在诗中强调了对才华的珍视,表达了他不愿因外在环境而抑制自己的创作热情。他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许。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彼此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换印虽频命未通:频繁调动职务,但命运没有改变。
  2. 历阳湖上又秋风:在历阳湖感受到秋风,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3. 不教才展休明代:不应因争名夺利而抑制才能的施展。
  4. 为罚诗争造化功:因为创作诗歌而遭受惩罚。
  5. 我亦思归田舍下:我也想回到乡间过隐逸生活。
  6. 君应厌卧郡斋中:你应该也厌倦了在官邸中的生活。
  7. 好相收拾为闲伴:希望能互相收拾心情,做个闲适的伴侣。
  8. 年齿官班约略同:我们年龄和官职大致相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换印虽频”与“命未通”。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如“秋风”)来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孤寂。
  • 田舍:象征着宁静、自然与归属感。
  • 郡斋:象征着官场生活的繁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官场的热爱
    •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历阳湖”象征什么?

    • A. 官场的繁华
    • B. 孤独与凋零
    • C. 友谊的长久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希望能相互扶持
    • B. 年龄相仿,做朋友
    • C. 两人共同归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前者更偏重于对草原的描绘,后者则通过山水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