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
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细长的柳条柔软地摇曳,似乎像游动的丝线;它们在浅浅的绿色山坡上生长得若隐若现。每年春天刚过,就被啼叫的黄莺占据了这个地方。
注释:
- 宛转:形容细长的柳条如同游丝般柔软、轻盈。
- 游丝:比喻柔软而轻盈的事物,通常用来形容柳条的姿态。
- 浅深:这里形容柳树的生长状态,既有深色的部分,也有浅色的部分,暗示自然界的层次感。
- 栽绿崦:崦,指山坡,这里指柳树在绿色的山坡上生长。
- 年年立春后:每年春天一到,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啼莺:黄莺的叫声,春天里常常能听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字子渊,号少游,出生于今江苏省。他与王维、孟浩然等人交往密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常有禅意。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春季,正值柳树发芽、黄莺啼鸣之时,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山径柳》这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中柳条和黄莺的图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宛转若游丝”,通过比喻手法,将柳条的柔和与动感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接着“浅深栽绿崦”描绘了柳树在山坡上生长的情景,通过“浅深”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层次感和丰富性。最后一句“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则通过黄莺的鸣叫,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以愉悦的心情,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宛转若游丝:柳条轻盈柔软,像游动的丝线一样。
- 浅深栽绿崦:柳树在山坡上生长,颜色的深浅交错,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 年年立春后:每年春天一到,柳树便开始发芽。
- 即被啼莺占:黄莺在这个时节啼叫,仿佛在占据这片美丽的景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游丝”比喻柳条,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啼莺占”,赋予黄莺以生动的形象,突显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和黄莺,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
- 莺:代表春天的声音,生机勃勃,传达快乐与希望。
- 山径:自然的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丝”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柳条
- B. 春风
- C. 黄莺
-
诗歌中提到的“立春”代表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的开始
- C. 秋天
-
诗中“即被啼莺占”中的“啼莺”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和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顾况的《山径柳》更加侧重于描写自然景物的细腻变化,而王维则注重表现自然与心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顾况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