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下·桓范
作者: 陈普 〔宋代〕
和备淆骸赤洛阳,
骑疏应共枕红妆。
乾坤无地容何邓,
何必舁尸赴许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遭遇。诗的开头提到桓范与王备的关系,暗指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接着说骑士们应该共同依偎在华丽的红妆之下,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凉,认为天地之间没有容身之地,何必为了某些事情而去赴许昌(即去追求名利或地位)。
注释:
- 和备:指和备,历史上的人物。
- 淆骸:意为交错的身体,暗指战死的士兵。
- 赤洛阳:指代洛阳的红妆,象征繁华。
- 骑疏:骑马的士兵,暗指他们的稀疏。
- 枕红妆:意为依偎在华丽的妆容中,象征美好生活。
- 乾坤无地:天地之间没有立足之地。
- 容何邓:指邓氏家族,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 舁尸赴许昌:指为追求名利而不惜一切代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文学上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展现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抒发对当时社会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惋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咏史下·桓范》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王备和桓范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似乎在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而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诗人意识到,尽管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但在无情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甚至连生存的空间也难以保障。诗中通过“何必舁尸赴许昌”的描写,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质疑,暗含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索。全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由美好向悲凉的转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和备淆骸赤洛阳:这里指的是王备与桓范的关系,暗示着历史中的纷争与战死的士兵。
- 骑疏应共枕红妆:骑士们少而珍贵,应该共同拥护美好的生活。
- 乾坤无地容何邓:天地之间没有容身之地,表明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
- 何必舁尸赴许昌:质疑为了名利而付出的代价,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骑士,表现出他们的稀缺和珍贵。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探讨了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关系,质疑追求名利的意义,表达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骑士:象征着勇敢和忠诚。
- 红妆: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尸体:象征着悲剧和牺牲,提醒人们历史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骑疏”指的是:
A. 稀疏的骑士
B. 拥挤的骑士
C. 逃跑的骑士 -
“何必舁尸赴许昌”的意思是:
A. 为了名利而努力
B. 不必为追求名利而付出生命
C. 一定要去许昌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王勃
诗词对比:
可以将《咏史下·桓范》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后者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哀。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研究书籍,如《宋诗鉴赏辞典》《中国古代诗词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