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罗浮》

时间: 2025-01-06 07:56:02

罗浮东望海天宽,四百峰头紫雾蟠。

宦迹驱驰思拄笏,云林衰谢悔弹冠。

共传幽境身堪老,祇恐尘心路改观。

此去吕翁如邂逅,肯沿卢氏枕邯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罗浮
作者:黄志尹 〔明代〕

罗浮东望海天宽,
四百峰头紫雾蟠。
宦迹驱驰思拄笏,
云林衰谢悔弹冠。
共传幽境身堪老,
祇恐尘心路改观。
此去吕翁如邂逅,
肯沿卢氏枕邯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罗浮山上远望海天的壮丽景象,心中却充满了对往昔宦海生涯的追忆与反思。他看到四百座山峰被紫雾缭绕,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远。身为官员的他,曾经忙于权力与名利,现在却对过往的浮华感到无奈和悔恨。他希望能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安度余生,但又担心内心的世俗欲望会改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即便如此,他仍怀念与吕洞宾的相遇,想要在卢氏的故乡邯郸寻求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传说为仙人居所。
  • 宦迹:指官场生涯。
  • 拄笏:指手中持有的权杖,象征官职。
  • 弹冠:指辞官卸职。
  • 幽境:幽静的环境。
  • 尘心:世俗的心态。

典故解析

  • 吕翁:指吕洞宾,古代道教八仙之一,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
  • 卢氏:指卢氏家族,邯郸为其故乡,可能是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志尹,明代诗人,生平鲜有确切记载,作品多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然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志尹对自己宦海生涯的反思时期,表达了他对权力的厌倦和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士人普遍的心态。

诗歌鉴赏

《望罗浮》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作者内心感受的深刻交融。开篇“罗浮东望海天宽”,以宽广的视角展现了罗浮山的壮丽,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紫雾蟠”引入神秘而宁静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随后两句转而抒发诗人对宦海生涯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名利的厌倦与无奈。诗人通过对“宦迹”的思索,揭示了权力的浮华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希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但内心的“尘心”仍使他对未来充满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以充分展现,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恐惧,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浮东望海天宽:描写在罗浮山上遥望海天的开阔景象,展现自然的广袤。
  2. 四百峰头紫雾蟠:形容四百座山峰被紫雾缠绕,增添了神秘感。
  3. 宦迹驱驰思拄笏:回忆自己曾经在官场的奔波,手中握着权杖的状态。
  4. 云林衰谢悔弹冠:感慨官场生活的衰败与离去,后悔过往的选择。
  5. 共传幽境身堪老:希望能在幽静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6. 祇恐尘心路改观:担心内心的世俗欲望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
  7. 此去吕翁如邂逅:希望能与吕洞宾相遇,寻找一种超脱的境界。
  8. 肯沿卢氏枕邯郸:愿意追随卢氏回到邯郸,追求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宦迹驱驰”和“云林衰谢”,形成对比,加强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权力比作“拄笏”,形象生动。
  • 意象:紫雾、幽境等意象,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浮:象征隐逸与超脱。
  • 紫雾:代表神秘与宁静。
  • 宦迹:象征权力与浮华。
  • 幽境:代表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黄志尹
    • D. 白居易
  2. “宦迹”在诗中指的是?

    • A. 官场生涯
    • B. 童年记忆
    • C. 旅行经历
    • D. 家庭生活
  3. 诗中提到的“吕翁”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吕洞宾
    • D. 一位神仙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样表现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渺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志尹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