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高登望极,春心远近同。
莫恨荆台隐,云行不碍空。
柳色浮新翠,兰心带浅红。
若因鹏举便,重上龙门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高亭上远望的情景,春天的心情无论远近都相同。不要怨恨荆台的隐秘,因为云彩的流动并不妨碍空中的广阔。柳树的颜色浮现出新的翠绿,兰花的心中带着淡淡的红色。如果能像鹏鸟那样高飞,便可再次登上龙门。
注释:
- 亭高:高的亭子,指高处的观景台。
- 荆台:荆楚地区的代称,隐指遥远的地方。
- 云行:云彩的移动。
- 龙门:传说中鲤鱼跃过龙门便可化为龙,象征着飞黄腾达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超,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登高望远,抒发春日的感慨与希望,反映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头两句“亭高登望极,春心远近同”通过高处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心中春天的美好情感,仿佛无论身处何地,春天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美好。而接下来的“莫恨荆台隐,云行不碍空”则是对现状的淡然,诗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障碍,强调了心境的开阔与自在。柳色和兰心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温柔与细腻。最后一句“若因鹏举便,重上龙门中”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希望追求更高理想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在清新之中透着深远的哲理,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高登望极:诗人在高亭上极目远眺,体现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 春心远近同:不论身在何处,春天的心情是一致的,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共同感受。
- 莫恨荆台隐:荆楚地区的隐秘,不必去怨恨,暗示了对生活中困难的淡然。
- 云行不碍空:云彩虽在移动,却不妨碍天空的辽阔,象征着心境的宽广。
- 柳色浮新翠:新绿的柳树,传达了春天的生机。
- 兰心带浅红:兰花带着淡淡的红色,代表着温柔和美好。
- 若因鹏举便:如果能像鹏鸟那样高飞。
- 重上龙门中:再次登上龙门,象征着追求成功和理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心比作无论远近的共鸣,形象化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柳色浮新翠,兰心带浅红”,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龙门象征着成功与飞跃,寓意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对理想的向往以及在面对挑战时的从容态度,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春心:代表春天的情感与希望。
- 柳色、兰心:自然中生机与美好的象征。
- 龙门:象征成功与成就的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台”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荆楚
C. 西南 -
诗人希望通过“鹏举”来表达什么? A. 追求爱情
B. 追求理想与成功
C. 追求财富 -
诗中的“云行不碍空”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消极
B. 从容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蜀道难》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而朱超的诗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