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僧辩诗》
时间: 2025-01-04 12:4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僧辩诗
故人总连率,方舟下汉池。
玉节交横映,金铙前后吹。
聚图匡汉业,倾产救韩危。
昔时明月夜,荫羽切高枝。
冲天势已远,控地力先疲。
各言献捷后,几处泣生离。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们都在一起,乘坐船只到汉水的池边。
玉制的节杖交错映照,金铙乐器前后吹奏。
聚集图谋来匡扶汉朝的事业,倾尽国力来拯救韩国的危难。
在昔日明亮的月夜,树荫下鸟儿在高枝间鸣叫。
现在飞向天空的势头已经远去,控制大地的力量也渐渐疲惫。
各人都在谈论胜利的捷报,但又有多少地方泪洒生离。
注释:
- 故人:旧友,指与诗人有深厚情谊的人。
- 总连率:总是聚集在一起,形容友人相聚的情景。
- 方舟:指船只,象征着旅途与离别。
- 玉节: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金铙:乐器,通常用于庆典或盛会,象征欢庆。
- 匡汉业:匡扶汉朝的事业,指为汉朝复兴而努力。
- 倾产救韩危:倾尽财力去拯救韩国危机。
- 明月夜:象征美好、宁静的夜晚,通常与思念相关。
- 冲天势已远:形容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 控地力先疲:指掌控大地的力量已感到疲惫。
- 泣生离:哭泣因生离死别,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典故解析:
该诗描绘了一幅友人相聚、共商大计的场景,背后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惜。诗中提到的“匡汉业”与“救韩危”均与古代历史事件有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超,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是当时文人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诗人通过对友人王僧辩的赠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朱超的《赠王僧辩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反思而著称。诗中的每一句都承载着诗人与王僧辩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开头的“故人总连率,方舟下汉池”,描绘出一种温暖的聚会场景,仿佛让人听见欢声笑语,看到友人间的亲密无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引入了历史的重压和个人的感伤。尤其是“昔时明月夜,荫羽切高枝”,这种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受到强烈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不仅是对友谊的歌颂,更是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朋友相聚的愉快情景。
- 第二联通过乐器的描写传达出欢庆气氛。
- 第三联则转入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对历史的深思。
- 第四联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第五联则展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 第六联总结情感,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节交横映,金铙前后吹”,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 隐喻:通过“明月夜”暗喻过往的美好时光。
- 反衬: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状的疲惫,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意象分析:
- 舟:象征旅途与离别。
- 明月:象征美好记忆与思念。
- 乐器:象征欢乐与庆祝,但同时也暗含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节”指的是什么?
- A. 乐器
- B. 武器
- C. 书籍
- D. 服饰
-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忧虑?
- A. “故人总连率”
- B. “聚图匡汉业”
- C. “昔时明月夜”
- D. “各言献捷后”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同样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 李白的《赠汪伦》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友情,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对南北朝诗人的生平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的书籍。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