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陇头梅半吐》

时间: 2025-01-06 13:59:24

陇头梅半吐。

江南岁将暮。

闲窗尽日将愁度。

黄昏愁更苦。

归期望断,双鱼尺素。

念嘶骑、今到何处。

残灯背壁三更鼓。

斜风吹细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坡引·陇头梅半吐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陇头梅半吐。江南岁将暮。闲窗尽日将愁度。黄昏愁更苦。归期望断,双鱼尺素。念嘶骑今到何处。残灯背壁三更鼓。斜风吹细雨。

白话文翻译:

在陇头的梅花刚刚绽放,江南的岁末即将来临。整日闲坐在窗前,愁绪难以消散。黄昏时分,愁苦更加沉重。归期渺茫,书信如同双鱼般短暂。思念在心,骑马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残灯照着墙壁,三更时分鼓声响起。斜风中细雨轻轻飘落。

注释:

  • 陇头: 指陇山之头,南方特定的地理名词,暗示梅花的生长环境。
  • 梅半吐: 梅花刚刚开放,象征着春的来临。
  • 江南岁将暮: 江南地区的年末,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 闲窗尽日将愁度: 一整天都在窗前闲坐,沉浸在愁苦之中。
  • 双鱼尺素: 典指书信,双鱼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念嘶骑: 形容思念之深,骑马的人象征着远方的归人。
  • 残灯背壁: 残灯照亮墙壁,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三更鼓: 夜深时分,鼓声响起,代表着夜的寂静与孤独。
  • 斜风吹细雨: 风轻轻吹动细雨,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江南地区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日益受到文人关注。诗中通过描绘梅花、黄昏、雨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东坡引·陇头梅半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的“陇头梅半吐”便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江南岁将暮”隐含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整日闲坐于窗前,愁绪缠绵,似乎在等待一个遥不可及的归期。此时,黄昏的来临与愁苦的加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忧伤氛围。

而“归期望断,双鱼尺素”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寄信的双鱼象征着对远方人的牵挂与期待,似乎在传达一种无奈与绝望。最后,诗人以“斜风吹细雨”结束,细雨和风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渗透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和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陇头梅半吐: 表现出梅花的含苞待放,象征着希望。
  2. 江南岁将暮: 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冬季的来临。
  3. 闲窗尽日将愁度: 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4. 黄昏愁更苦: 黄昏的来临加重了诗人的愁苦。
  5. 归期望断,双鱼尺素: 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书信的渴望。
  6. 念嘶骑今到何处: 对归人的关切与思念。
  7. 残灯背壁三更鼓: 夜晚的孤独与寂静。
  8. 斜风吹细雨: 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 “双鱼尺素”以鱼来比喻书信,生动形象。
  • 拟人: 细雨如同轻轻的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 象征着希望与坚韧。
  2. 黄昏: 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与思念的加深。
  3. 双鱼: 寄托着情感的寄信。
  4. 残灯: 体现出孤独与寂寞的氛围。
  5. 细雨: 传达出柔情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陇头梅半吐”中的“梅”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绝望
    C. 恐惧
    D. 忍耐

  2. “归期望断”中的“归”指的是什么? A. 回家
    B. 归属
    C. 回忆
    D. 归人

  3. 诗中使用的比喻是: A. 梅花比作春天
    B. 双鱼比作书信
    C. 黄昏比作夜晚
    D. 细雨比作情感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袁去华的《东坡引·陇头梅半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思念的描写,但袁去华更侧重于自然与孤独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女性的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