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时间: 2025-01-01 12:56:20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

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

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
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
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在湖上显得渺小,青翠的景色看起来依稀可辨。
刚刚展现在窗前,又从树林间隐约可见。
春天浓郁的草色依然在,夏天的云彩在山峰上飘回。
不是蓬莱仙岛,为什么人迹稀少?

注释

  • 远山:指远处的山,表现出其渺小的感觉。
  • 湖上小:形容山在湖面上显得小。
  • 青翠:形容绿色植物的色彩。
  • 依稀:模糊、隐约的意思。
  • 色浓春草:春天的草色浓郁。
  • 峰起夏云:山峰与夏天的云彩相互映衬。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人迹稀少的地方。

典故解析

蓬莱岛: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一个不老不死的仙岛,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诗中提到蓬莱岛,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期,号皎然,原籍江西,后迁居长安。其诗多描写山水,风景优美,情感细腻。皎然在诗歌创作中受到王维、孟浩然的影响,追求一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盛夏,作者与崔使君一同登城楼,远眺山水,抒发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远山和湖水为背景,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自然的美与宁静。从“远山湖上小”开始,诗人以一种平和的语气引入景物,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远山与树林,表现出自然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尤其是在“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一句中,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表达出时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生机,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生命气息。而最后一句“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则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繁华与静谧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山湖上小:远处的山在湖面上显得渺小,强调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的渺小。
  2. 青翠望依稀:青翠的色彩模糊不清,暗示着景色的变幻与诗人心中的惆怅。
  3. 才向窗中列:刚刚展现在眼前,表现出对美景的惊喜。
  4. 还从林表微:又从树林间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
  5. 色浓春草在:春天的草色依然浓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6. 峰起夏云归:山峰在夏云的映衬下愈加壮丽,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7. 不是蓬莱岛:引出理想的境地,反映现实的无奈。
  8. 如何人去稀:人迹稀少,表现出对世事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比作渺小的存在,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景物的描绘,赋予它们生命,使读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远山湖水的景象,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反映出对人世间繁华与宁静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渺小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 湖水:代表着宁静与宽广的胸怀。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夏云:象征着变化与流动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莱岛”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繁华
    • B. 理想的境地
    • C. 自然的景色
    • D. 人生的无奈
  2. 诗歌中“远山湖上小”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山与湖的关系
    • B. 人的渺小
    • C. 自然的壮丽
    • D. 季节的变化
  3.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中的“色浓”指的是什么?

    • A. 雨季的来临
    • B. 春天的草色
    • C. 夏天的景色
    • D. 秋天的落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晨景表现生命的活力,与皎然的夏日景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皎然的《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一诗。希望通过注释、解析和互动测试等方式,增强对这首诗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