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时间: 2025-01-01 13:51:02

架石通霞壁,悬崖散碧沙。

天晴虹影渡,风细练文斜。

举陟幽期阻,沿洄客意赊。

河梁非此路,别恨亦无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作者: 皎然 〔唐代〕

架石通霞壁,悬崖散碧沙。
天晴虹影渡,风细练文斜。
举陟幽期阻,沿洄客意赊。
河梁非此路,别恨亦无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石梁泉的美景以及送别友人的情景。诗的开头描绘了架石桥通往云霞的山壁,悬崖上洒落着青翠的沙石。在晴朗的天空下,彩虹的影子在水面上渡过,微风轻拂,水波如丝绸般斜斜流动。尽管我们期盼着幽静的相聚时刻,却因路途遥远而感到阻碍;顺着溪水的曲折,客人的心情也显得迟缓。河桥并不是通往彼此的路,离别的怨恨无穷无尽。

注释:

  • 架石:架起的石头,指用石材搭建的桥。
  • 霞壁:云霞映照的山壁。
  • 碧沙:青翠的沙石,形容山石的颜色。
  • 虹影渡:彩虹的影子在水面上浮现。
  • 风细练文斜:微风轻轻吹拂,水波如细纱般斜斜流动。
  • 举陟:指攀登或上升。
  • 幽期:幽静的相聚时刻。
  • 沿洄:沿着溪水的曲折而行。
  • 别恨:离别的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山人,生于贞观年间,卒年不详。皎然的诗以清丽脱俗著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皎然送别朋友崔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中描绘的石梁泉美景与离别的情感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石梁泉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通过“架石通霞壁,悬崖散碧沙”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神秘,给人以视觉的冲击。随后,诗人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如“天晴虹影渡,风细练文斜”,这些意象不仅美丽,更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惆怅。离别的情感在“举陟幽期阻,沿洄客意赊”中愈加浓烈,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即将分别的惆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核心。结尾“河梁非此路,别恨亦无涯”更加深了离别的无奈和怅惘,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架石通霞壁:用石头架起的桥通往云霞映照的山壁,描绘出宏伟的自然景象。
  • 悬崖散碧沙:悬崖上洒落着青翠的沙石,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 天晴虹影渡:晴朗的天空中,彩虹的影子在水面上穿过,给人以美的享受。
  • 风细练文斜:微风轻轻拂动,水波如细纱般斜斜流动,渲染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举陟幽期阻:想要攀登幽静的聚会却受到阻碍,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 沿洄客意赊:随着溪水的曲折,客人的心情似乎也变得缓慢,流露出离别的惆怅。
  • 河梁非此路:河桥并不是通往彼此的路,象征着彼此的距离与无法相聚。
  • 别恨亦无涯:离别的怨恨是无尽无休的,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如“风细练文斜”比喻水波的轻柔。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石梁泉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梁泉:象征友情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
  • 虹影:象征美好与希望,但同时也暗示离别时的短暂。
  • 风细练:象征柔和与细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架石通霞壁”意指什么?

    • A. 石桥通往天边
    • B. 石头架起的桥通往美丽的山壁
    • C. 河流流向远方
    • D. 悬崖上的花草
  2. “别恨亦无涯”表达的情感是?

    • A. 期待重聚
    • B. 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 C. 对未来的乐观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之作,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希望重逢的情感。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