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时间: 2025-01-04 14:4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唐代〕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白话文翻译:
在夹着河水的苍山之间,路向东延伸,
东南的山峦豁然开朗,大河奔流而过。
寒冷的树木依稀可见,远处的天空外,
夕阳时隐时现,在波涛中闪烁。
孤独的村庄,几年来屹立于伊河岸边,
一只大雁在初晴的日子里,迎着北风降落。
为了寄托对洛桥上游宦朋友的思念,
扁舟虽不系,心却与友人相同。
注释:
字词注释:
- 夹水:指夹在水边,形容地理位置。
- 苍山:青色的高山,象征自然的雄伟。
- 豁:开阔,明亮,形容景象的开阔。
- 寒树:寒冷的树木,传达冬天的意境。
- 伊岸:指伊河的岸边。
- 朔风:北风,象征寒冷和孤独。
典故解析:
- 洛桥:指的是洛阳的桥,象征着友谊和游宦生活的联系。
- 孤村:反映乡村的孤寂,隐喻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紫阳,擅长写诗和散文。其诗风清新婉约,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行舟至黄河之际,寄情于自然景物,同时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黄河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眼前辽阔的视野,情感也在壮阔的景色中得到了扩展。寒树、夕阳、孤村等意象充满了孤寂与思念的情感,尤其是“夕阳明灭乱流中”的描写,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借景抒情,通过一只雁的飞落,表现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最后两句“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则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尽管舟船没有系缆,但诗人的心与友人始终紧密相连。这种心灵的共鸣,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水苍山路向东:描绘出诗人行舟的环境,强调了自然的壮丽。
- 东南山豁大河通:表现出开阔的视野,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 寒树依微远天外:寒冷的树木和遥远的天际,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 夕阳明灭乱流中:夕阳在流动的水面上闪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孤村几岁临伊岸:孤村的存在与时间的流逝相结合,渗透出对乡村的思念。
- 一雁初晴下朔风:大雁的飞落,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
- 为报洛桥游宦侣:表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扁舟不系与心同:虽然舟不系,但心却与友人紧密相连,表达了心灵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夕阳的“明灭”形象化,使景象更生动。
- 对仗:如“寒树依微”与“夕阳明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孤独感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山:象征着大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寒树:代表着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短暂。
- 孤村:反映出乡村的宁静与思念的情感。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夹水苍山”的意思是: A. 山在水边
B. 水在山边
C. 山是苍翠的
D. 水是清澈的 -
“夕阳明灭乱流中”中的“明灭”是指: A. 太阳从天上掉下来
B. 夕阳的变化
C. 水流的动荡
D. 天空的变化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官场的无奈
D. 以上都是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韦应物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时,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但韦应物更多的是对友谊的思念,而杜甫则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时代的忧虑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应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