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白话文翻译:
一个孤独的人在夜里无法入睡,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
寒冷的雨暗暗地淋漓,萤火虫从高阁飞过。
我坐在青灯下直到天亮,却仍然感到夏衣单薄。
哪里知道年末将至,离别的生活更加寂寞凄凉。
注释:
- 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孤独的人。
- 寂不寐:形容夜晚寂静,无法入睡。
- 木叶:树叶,指秋天的落叶。
- 纷纷落:形容树叶大量落下的样子。
- 寒雨:秋冬季节的冷雨。
- 暗深更:夜晚的深沉和寒冷。
- 流萤:指萤火虫,常在夏季出现。
- 度高阁:飞过高阁,意指萤火虫的灵动。
- 青灯:青色的灯,古时多用以照明。
- 晓:天亮,黎明。
- 伤:感到可惜或不安。
- 夏衣薄:夏天的衣服较薄,不能御寒。
- 岁方晏:年末将至,时光流逝。
- 离居:离开居所,指孤独的生活。
- 萧索:形容冷清和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写于韦应物隐居于寺庙时,表达了他在孤独夜晚的所思所感。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个人的孤寂,从而引发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是一首充满孤寂情绪的诗作。诗中,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人夜晚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幽人寂不寐”便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夜深人静,无法入眠,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增添了他的失落感。接着“木叶纷纷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寒雨暗深更”一句,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令人感到压抑,而“流萤度高阁”则是通过萤火虫的轻盈与闪烁,形成了一种微弱的对比,似乎在提醒诗人即使在黑暗中也有光明的存在。接下来的“坐使青灯晓”,青灯照亮的有限空间让人感到温暖,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夏季衣物单薄的感叹,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寒冷的无奈。
最后两句“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他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生活的萧索感让人心生怅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沉静的情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体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人寂不寐:孤独的人在夜里保持清醒,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
- 木叶纷纷落:秋天树叶落下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寒雨暗深更:寒冷的雨在夜深时暗暗地淋漓,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流萤度高阁:萤火虫飞越高阁,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生机。
- 坐使青灯晓:在青灯下守夜,待到天亮,反映出孤独和思考的过程。
- 还伤夏衣薄:感叹夏天的衣服太薄,无法抵御寒冷,寓意对往日的怀念。
- 宁知岁方晏:没想到年末将至,感叹时光的飞逝。
- 离居更萧索:离开居所,生活愈加寂寞,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孤独比作幽人无法入眠的状态。
- 拟人:将流萤描绘成灵动的生命,给静谧的夜晚带来生气。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与感受,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孤独的深切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人:象征孤独与隐居。
- 木叶: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寒雨:暗示忧伤与冷清的情感。
- 流萤:象征生活中的希望与微光。
- 青灯:象征知识与思考的光明。
- 夏衣:象征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人寂不寐”中的“幽人”指的是: A. 孤独的人
B. 游子
C. 诗人本人
D. 隐士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寒雨暗深更”里的“暗深”意指: A. 光明
B. 寂静
C. 朦胧阴暗
D. 清晰 -
诗中“流萤度高阁”表达的意思是: A. 萤火虫的轻盈
B. 高阁的孤寂
C. 夜空的星星
D. 光明的希望
答案:
- A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寺居独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韦应物更加注重自然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侧重于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传递。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两位诗人在孤独与思乡情绪上的异同,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选集》
- 《韦应物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