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歌》

时间: 2025-01-04 08:16:39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吒成狂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桃歌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吒成狂歌。


白话文翻译:

我吃了桃子,把核种下去,一年后核便生出了芽。
第二年长出了枝叶,第三年桃树开花了。
我回忆起五六岁时,那时桃花盛开,芬芳迷人。
然而如今已过了八九年,桃花渐少而没有增多。
去年春天的桃花已经不多,今年春天更是稀少。
明年、后年、再后年,桃花的情意又将如何呢?
我在树下喝酒,停下杯子捡起落下的花瓣。
因看到桃花不由得感慨,悲伤地唱起了狂歌。


注释:

  • 灼灼:形容花朵鲜艳明亮的样子。
  • 迨兹:到了这个时候。
  • 芳意:桃花的芬芳和意境。
  • 命酒:命令,邀请朋友喝酒。

典故解析: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爱情。种桃的过程象征生命的成长与变化,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72年,卒于846年。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白居易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桃花的生长周期象征着人的成长与衰老,诗人通过桃花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种桃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桃树的生长过程,反映了生命的轮回与时光的流逝。桃树的种植与开花,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桃花的减少让诗人感到无奈与哀愁,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感受。诗中“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一句,勾起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时光的无情。最后,诗人通过饮酒与拾花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吃了桃子,种下核,象征新生命的开始。
    2. 一年后长出芽,二年后长出枝叶,表现生命的成长过程。
    3. 三年后桃树开花,象征着青春的灿烂。
    4. 回忆童年时光,桃花盛开令人陶醉。
    5. 八九年过去,桃花减少,象征着生活的变迁。
    6. 去年春天的桃花已稀少,今年更少,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7. 在树下饮酒,停杯拾花,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8. 桃花的感触让诗人感伤,最终化为狂歌。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花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 拟人:桃花似乎有自己的情感,引发诗人的感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青春与美好。
  • :象征着享受生活的态度和对过往的怀念。
  • 花瓣:代表着美好的事物的易逝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种桃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桃树开花是在第几年?

    • A. 一年
    • B. 二年
    • C. 三年
    • D. 四年
  3. 诗人对未来的感受是什么?

    • A. 充满希望
    • B. 感到惆怅
    • C. 无所谓
    • D. 非常快乐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种桃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前者通过桃花的生长象征生命的变化,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的《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唐代诗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