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蝉》

时间: 2025-01-14 17:15:23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蝉
作者: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白话文翻译:

月亮升起,首先照亮了山峦;微风起时,水面先有涟漪。
就像早晨的蝉鸣,首先进入了悠闲人的耳中。
第一次听到蝉声,愁绪便在心头缠绕;再听一遍,乡愁又油然而生。
在渭水之上,新的蝉声响起,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相似。
可是衡门里又有谁来倾听呢?日暮时分,槐花飘落在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出: 月亮升起。
  • 照山: 照亮山峦。
  • 风生: 风开始吹动。
  • 动水: 水面产生波动。
  • 闲人: 悠闲的人,通常指心态安然的人。
  • 愁意: 愁苦的情绪。
  • 乡心: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新蝉声: 刚刚出现的蝉鸣声。
  • 衡门: 衡阳的门,指的是门前。
  • 日暮: 黄昏时分。

典故解析:

  • 渭河: 渭河是中国陕西省的重要河流,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
  • 槐花: 槐树的花,常用于古诗中象征乡愁或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风平易近人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早蝉》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在这个时期,他常常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乡愁与孤独。

诗歌鉴赏:

《早蝉》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月出、风起、蝉鸣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乡愁缠绕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敏感。接下来的“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则将自然与人心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蝉声成为了人们情绪的引子,令人愁绪万千。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初闻蝉声只是朦胧的愁绪,细听之下则引发了对故乡更深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蝉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念的纠结。最后两句“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则用问句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似乎在问,谁来倾听这份乡愁与思念。整体来看,白居易以自然景物引发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出先照山 - 描述月亮升起时,首先照亮了远山,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2. 风生先动水 - 风起时,水面发生波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
  3. 亦如早蝉声 - 蝉声像月光和风一样,早早地传入人的耳中。
  4. 先入闲人耳 - 让人悠闲地听到,产生了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5. 一闻愁意结 - 第一次听到蝉声,心中便涌起愁绪。
  6. 再听乡心起 - 再次听见蝉声,乡愁油然而生。
  7. 渭上新蝉声 - 在渭河上,新的蝉声响起。
  8. 先听浑相似 - 听起来似乎很相似,暗示了对故乡的记忆。
  9. 衡门有谁听 - 衡门之下,有谁在倾听这蝉声呢?
  10. 日暮槐花里 - 日落时分,槐花散落,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亦如早蝉声”,将蝉声与自然景物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 “衡门有谁听”,将门与人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乡愁与孤独,借助自然景物引发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宁静与思考。
  • : 代表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 代表夏天与乡愁。
  • 槐花: 象征故乡的记忆与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出先照山”的意思是什么?
    A. 月亮升起时首先照亮了山峦
    B. 月亮在山上升起
    C. 月亮没有照亮山

  2. 诗人通过蝉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与乡愁
    C. 生气

  3. “日暮槐花里”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
    A. 孤独与思念
    B. 喜悦
    C. 安静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蝉》- 刘禹锡
  2.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早蝉》与刘禹锡的《蝉》都围绕蝉的声音展开,但白居易更强调情感的内心波动,而刘禹锡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两者在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象使用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