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时间: 2025-01-04 07:43:24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

又蹈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
又蹈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感受。他沉迷于睡眠,难以起床,勉强点亮灯光,夜色依旧未尽。乡间的舂米声在忙碌的店铺里响起,月光轻柔地洒在柴门前。再次踏上满是黄尘的路,心中渴望追寻那红叶点缀的村庄。秋天的衣物怎能薄弱,毕竟我这病恹恹的身体实在难以温暖。

注释

  1. 贪睡:沉迷于睡眠。
  2. 挑灯:点亮灯光。
  3. 舂声:打米的声音。
  4. 月色澹:月光清淡柔和。
  5. 黄尘路:指秋天尘土飞扬的道路。
  6. 红叶村:象征秋天的美丽风景。
  7. 秋衣:秋季的衣物。
  8. 病骨:指身体虚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山水诗和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心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慨。开篇“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描绘了诗人疲惫的状态,沉迷于睡眠,不愿起床,表现了一种无奈和懒散的心态。接下来“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则转向乡村的景象,舂米的声音和月光的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又蹈黄尘路,前追红叶村”中,诗人再次踏上尘土飞扬的道路,心中渴望追寻那美丽的红叶村庄。这一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则是对身体虚弱的自嘲,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无奈,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浓厚的乡愁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贪睡能无起”表达了诗人对懒惰的自责。
  2. “挑灯强未残”显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疲惫感。
  3. “舂声忙野店”描绘了乡村的忙碌与生活气息。
  4. “月色澹柴门”传达了夜晚的温柔与宁静。
  5. “又蹈黄尘路”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6. “前追红叶村”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秋衣那敢薄”表现了对身体状况的无奈。
  8. “病骨自难温”则突显了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衣”与身体的温暖相对比,表现出诗人的虚弱。
  • 对仗:如“贪睡”与“挑灯”,“舂声”与“月色”,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红叶村”和“月色”构建了一个秋天的宁静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疲惫与宁静之间的挣扎,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睡眠:象征懒惰和放松。
  • 灯光:代表希望和温暖。
  • 舂声:体现乡村的生活气息。
  • 月色:象征宁静与美好。
  • 黄尘路:象征人生的艰辛。
  • 红叶:代表秋天的美丽与短暂。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乡愁与思考的秋夜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贪睡能无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懒惰的自责
    • C. 对工作的期待
  2. “舂声忙野店”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乡村的宁静
    • B. 乡村的忙碌
    • C. 城市的喧嚣
  3. “秋衣那敢薄”中的“薄”指的是?

    • A. 轻薄的衣物
    • B. 不足的温暖
    • C. 纤细的身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王维:两者都热爱自然,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多表现生活的细腻感受与乡愁。
  • 李白杨万里:李白的豪放与杨万里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抒发奔放的情感,后者则沉浸于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资料可为深入理解杨万里的诗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