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白话文翻译:
今晨在郡衙感到寒冷,
忽然想起那位在山中隐居的朋友。
山涧底下绑着荆条和柴火,
他归来后可以用来煮白石。
我想拿一瓢酒,
远远地慰藉他在风雨中的孤独。
满山的落叶飘散,
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足迹呢?
注释:
- 郡斋:指的是官府的书房或书斋,在这里指作者所处的官府环境。
- 束荆薪:荆条和柴火相绑,表示山中道士的生活状态。
- 白石:可能指用石头煮水,寓意简单朴素的生活。
- 瓢酒:指用瓢盛的酒,象征友情和情感的寄托。
-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隐含了隐士文化的典故,表达了对道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道士通常被视为隐逸者,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道士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五言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其诗作常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且具有较高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在郡衙的冷清环境中,思念在山中隐居的道士,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清寂的情感。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今朝郡斋冷”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忽念山中客”则将情感的焦点转向远方的道士,突显了诗人与道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描绘了道士在山中自给自足的生活情景,表现出一种简朴而又宁静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反映了道士的隐逸精神,也与诗人内心渴望逃离尘世喧嚣的心情相呼应。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则是诗人希望通过酒来慰藉道士的孤寂,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道士生活的理解。最后两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无限思索和寻找,隐含着对生命和友谊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人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隐逸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郡斋冷:描述了清晨的寒冷,暗示内心的孤独。
- 忽念山中客:突然想起隐居在山中的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 涧底束荆薪:描绘道士的生活,简单朴素。
- 归来煮白石:表现道士的生活状态,同时象征自给自足。
- 欲持一瓢酒:想通过酒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远慰风雨夕:希望在风雨的傍晚给道士以安慰。
- 落叶满空山: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时间的流逝。
- 何处寻行迹:表达对道士的寻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喝酒”比作对友谊的寄托。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落叶”、“荆薪”等,富有象征意义,传达出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郡斋:象征官场的冷漠与孤独。
- 山中客:道士,象征隐逸与自由。
- 荆薪: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朴素。
- 白石: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
- 落叶: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是属于哪种诗体? A. 绝句
B. 律诗
C. 古诗
D. 现代诗 -
诗中“欲持一瓢酒”的意思是? A. 想喝酒
B. 想寄托友情
C. 想酿酒
D. 想买酒 -
“落叶满空山”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对道士的思念
C. 对生命的感慨
D. 所有选项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但更倾向于豪放和洒脱的情感。
粗略解读:
韦应物的作品与王维、李白的诗歌在主题上相似,但在风格上有所不同,韦应物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