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眉山远。娇抹乌云秋水畔。酒里花前。坐拥斯人怎得寒。醁醽浮满。须索空缸仍覆盏。正恐相妨。归去如闻笑语香。
白话文翻译:
修眉山在远方,娇媚的乌云映衬着秋水的岸边。花前酒里,坐拥着这样的佳人,怎能感到寒冷?美酒充满了杯盏,空缸中仍需覆着酒盏,正怕相互妨碍。归去时,仿佛能听见那笑语的芬芳。
注释:
- 修眉山:指山的形状像修眉一样,形容山的秀美。
- 娇抹:形容轻柔的涂抹,带有娇媚的感觉。
- 乌云秋水:指秋天的水面与乌云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景象。
- 醁醽:指美酒,醇香的酒。
- 须索:需要寻找的意思。
- 空缸:比喻无酒的空酒缸。
- 归去如闻:回家时就像听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歌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常聚集于山水间吟诗作对,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以“修眉山远”开篇,首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娇抹乌云秋水畔”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柔美与和谐。接着,诗人转入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特别是与爱人的亲密感受。在“酒里花前”的场景中,可以看出诗人与佳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坐拥斯人怎得寒”一句则引发了对温暖与寒冷的对比,暗示即使外界环境寒冷,与爱人共同分享美好时光,心中仍然感受到无比温暖。接下来的“醁醽浮满”则表现出对美酒的珍惜与享受,诗人似乎在强调生活的美好与享受的必要。
最后,诗人以“归去如闻笑语香”来结束,寓意着归家的愉悦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轻松愉快的情感贯穿整首诗,形成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眉山远:远处的山如修眉般秀美,设定了诗的空间背景。
- 娇抹乌云秋水畔:描绘乌云与秋水的交相辉映,展示自然的美。
- 酒里花前:在花前的酒席上,表达生活的乐趣。
- 坐拥斯人怎得寒:与佳人相伴,内心温暖,难以感到寒冷。
- 醁醽浮满:美酒盈满,象征生活的丰盈与幸福。
- 须索空缸仍覆盏:即使空酒缸,也要保留酒盏,暗示对生活美好的期望。
- 正恐相妨:担心外界影响彼此的情感。
- 归去如闻笑语香:回家的路上,仿佛听到笑语,留下美好的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修眉,生动形象。
- 对仗:如“酒里花前”与“归去如闻”,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美酒与笑语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情感细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眉山:象征美丽、宁静的生活环境。
- 乌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人生,亦可视为情感的隐喻。
- 秋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
- 美酒:象征生活的享受与人际的温暖。
- 笑语香: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修眉山远”中的“修眉”比喻什么?
- A. 山的形状
- B. 人的面容
- C. 云的形态
-
“酒里花前”中,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寂寞
- B. 快乐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醁醽”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美食
- C. 花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清照的诗作均描写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但王之道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内心世界的复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之道诗集解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