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和赵见独佳人睡起)》

时间: 2025-01-01 11:38:01

香鬟倭堕兰膏腻。

睡起搔头红玉坠。

秋水不胜情。

盈盈横沁人。

朱阑频徙倚。

笑与花争媚。

眉黛索重添。

春酲意未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和赵见独佳人睡起)
作者:王之道 〔宋代〕

香鬟倭堕兰膏腻。
睡起搔头红玉坠。
秋水不胜情。
盈盈横沁人。

朱阑频徙倚。
笑与花争媚。
眉黛索重添。
春酲意未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佳人睡醒后的情景。她的香鬟松散地垂落,脸上带着昏睡后留下的腻滑。醒来后,她搔了搔头,耳边的红玉耳坠轻轻摇曳。秋水般的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承受的情感,眼波流转,仿佛吸引着人。她倚靠在朱红的栏杆上,频频转身,微笑着与花儿争妍斗艳。她的眉黛需要重新描绘,春天的醉意依旧未能消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鬟:指女子的发髻。
  • 倭堕:形容发髻松散,垂落的样子。
  • 兰膏:指化妆品,常用香兰香料制成。
  • 红玉:指红色的玉石,常用于耳环等饰品。
  •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睛,表情中带有深情。
  • 朱阑:红色的栏杆,常见于园林。

典故解析

  • “与花争媚”:指佳人与花朵相比,争相美丽,体现了她的美丽与生机。常见于古典诗词中,以花喻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佳人之美为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子醒来的瞬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香鬟的倭堕、红玉的轻摇、秋水的情感等都极具画面感,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含蓄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香鬟倭堕兰膏腻”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而娇媚的感觉,仿佛能够闻到她身上的香气,观者也随之沉浸在这份美丽之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女子的情感逐渐流露,特别是“秋水不胜情,盈盈横沁人”这一句,生动地体现了她深邃的情感与内心的波动。她倚靠在朱阑之上,微笑着与花儿争艳,显示出她的自信和风采。在“眉黛索重添”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纠结与不安,春意盎然却又无法完全释怀。

整首诗在描写女子的美丽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述说着春天的醉意尚未散去,情感的波动与生活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令人深思。王之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鬟倭堕兰膏腻:描绘女子的发髻松散,妆容显得腻滑,体现出刚醒来的慵懒状态。
  2. 睡起搔头红玉坠:她醒来后搔头,耳边的红玉耳坠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美。
  3. 秋水不胜情:她的眼神如秋水般清澈,流露出深情,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4. 盈盈横沁人:她的眼波流转,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
  5. 朱阑频徙倚:她在红色栏杆上倚靠,姿态优雅,频频转身。
  6. 笑与花争媚:她的微笑与花儿争相美丽,展现出她的自信与魅力。
  7. 眉黛索重添:她的眉毛需要重新描绘,暗示着她对美的追求。
  8. 春酲意未堪:春天的醉意依旧未能消散,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眼睛比作秋水,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拟人:将女子的笑容与花儿相提并论,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丽与情感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佳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鬟: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秋水:象征清澈的情感与深邃的内心。
  • 朱阑:象征活泼与生机,映衬女子的美丽。
  • 春酲:象征春天的醉意,暗示生活的短暂和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鬟倭堕”形容的是女子的( )。
    A. 服饰
    B. 发髻
    C. 眼睛

  2. 诗句“秋水不胜情”中的“秋水”主要比喻( )。
    A. 眼神
    B. 心情
    C. 季节

  3. “笑与花争媚”体现了女子的( )。
    A. 傲慢
    B. 自信
    C.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比较王之道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情感,但王之道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在意境上更加婉约,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