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窗偶书
作者: 方岳〔宋代〕
西风忽凄厉,皎月流素光。
客从何方来,兰佩芙蓉裳。
挥琴发哀弹,夜寂山苍苍。
可人者麹生,挽我无何乡。
醉中眇万物,拄颊歌沧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夜的感受。忽然西风凄厉,明月洒下清冷的光辉。来访的客人从何处而来,身着兰色佩饰和芙蓉花的衣裳。我挥动琴弦,弹奏出哀伤的旋律,夜晚寂静,山岭显得苍茫。可人如同麹生,挽留我却无处可归。在醉意朦胧中,我眺望万物,手托着脸颊,歌唱着沧浪。
注释:
- 西风:指秋风,象征着凄凉与萧瑟。
- 皎月流素光:形容月光明亮而清爽。
- 兰佩:指佩戴兰花作为装饰,象征高洁。
- 芙蓉裳:形容衣裳如芙蓉般美丽,常指女子的装束。
- 挥琴发哀弹:指弹琴发出悲伤的旋律。
- 夜寂山苍苍:夜晚静寂,远山显得苍茫。
- 可人者麹生:可人是指令人爱慕之人,麹生是指酿酒的原料,这里用作隐喻,表达恋爱的无奈。
- 醉中眇万物:在酒醉中,眼前的万物变得朦胧。
- 拄颊歌沧浪:托着脸颊,歌唱着沧浪,表现出一种消沉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道,一名方弼,号松溪,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南窗偶书》作于诗人晚年,时值秋季,或许是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索,对往昔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情感。
诗歌鉴赏:
《南窗偶书》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夜寂静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首联“西风忽凄厉,皎月流素光”以清冷的秋风和明亮的月光开篇,引发读者对夜晚景象的联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客从何方来,兰佩芙蓉裳”则引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仿佛在暗示诗人内心对交流与陪伴的渴望。
“挥琴发哀弹”一句,展现了诗人用音乐表达痛苦与思念,而“夜寂山苍苍”则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最后两句“可人者麹生,挽我无何乡”与“醉中眇万物,拄颊歌沧浪”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抒情,尽管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难以摆脱,但在酒醉的状态下,诗人依然试图以歌声来释放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方岳深邃的思考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忽凄厉:描绘了秋风的到来,带来一种凄凉的感觉。
- 皎月流素光:月光明亮而清冷,增强了夜的静谧。
- 客从何方来:诗人思索来客的来历,表现出对交流的渴望。
- 兰佩芙蓉裳:描绘来客的美丽装束,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挥琴发哀弹: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哀伤。
- 夜寂山苍苍:夜晚的寂静与苍茫的山景形成对比,突出孤独感。
- 可人者麹生:表达对可人之人的思念与无奈。
- 醉中眇万物:醉酒之中,万物模糊,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 拄颊歌沧浪:以歌声来抒发情感,表现一种自我安慰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可人者”比作“麹生”,隐喻爱情的酿成与失落。
- 对仗:如“西风——皎月”,“兰佩——芙蓉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如“夜寂”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念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表现凄凉。
- 皎月:象征清明与孤独。
- 兰佩:象征高洁与美丽。
- 琴: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宣泄。
- 山:象征远方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
“兰佩芙蓉裳”描绘的是哪个方面?
- A. 自然景色
- B. 人物形象
- C. 生活场景
- D. 情感表达
-
诗中提到的“可人者”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令人爱慕的人
- C. 一件衣服
- D. 一种音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月夜表达思念之情,但更强调亲情与忧国的情怀。
- 李白《静夜思》:直接表达思乡之情,更为简洁明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