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蓊花 李郢 〔唐代〕
十二街中何限草,燕蓊尽欲占残春。 黄花扑地无穷极,愁杀江南去住人。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的十二条街道上,草木繁茂,燕蓊花几乎占据了春天的最后时光。 黄色的花朵铺满地面,无边无际,让江南的游子和居民感到无比的忧愁。
注释:
- 十二街:指唐代长安城中的十二条主要街道,这里泛指长安城。
- 燕蓊:一种花的名称,具体形态不详,但从诗中可推测其盛开时极为繁茂。
- 残春:指春天的末尾,接近夏天的时节。
- 黄花:这里指燕蓊花的花朵,因其颜色而得名。
- 扑地:形容花朵密集地铺满地面。
- 愁杀:极度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长安时期所作,通过对燕蓊花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江南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李郢身处长安时,看到燕蓊花盛开,联想到了江南的故乡,从而产生了对春天逝去和故乡思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燕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十二街中何限草”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与生机,而“燕蓊尽欲占残春”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即将结束。后两句“黄花扑地无穷极,愁杀江南去住人”则通过黄花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十二街中何限草”,通过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引出了春天的生机。
- 第二句“燕蓊尽欲占残春”,用燕蓊花的盛开来象征春天的末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
- 第三句“黄花扑地无穷极”,通过黄花的铺满地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第四句“愁杀江南去住人”,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花扑地”比喻燕蓊花的盛开,形象生动。
- 拟人:“燕蓊尽欲占残春”中的“占”字赋予了燕蓊花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燕蓊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燕蓊花: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春天的末尾和美好时光的流逝。
- 黄花:作为燕蓊花的颜色,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象征着忧愁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十二街”指的是什么? A. 唐代长安城的主要街道 B. 江南的街道 C. 诗人家乡的街道 答案:A
-
诗中的“燕蓊”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草 答案:A
-
诗中的“黄花扑地”形容的是什么? A. 燕蓊花的盛开 B. 春天的景象 C. 江南的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郢的《燕蓊花》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但李郢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江南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郢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郢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