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口入茶山》

时间: 2025-01-04 08:15:18

茜茜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水口入茶山 李郢 〔唐代〕 茜茜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白话文翻译:

穿着鲜艳红裙的美丽少女,相互依偎着观看过往行人。 骑在马上的官员应当面带微笑,横握着金鞭吟咏诗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茜茜:形容颜色鲜艳。
  • 红裙:红色的裙子,这里指穿着红裙的少女。
  • 相偎相倚:相互依偎,形容亲密的样子。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马上:骑在马上。
  • 含笑:面带微笑。
  • 横把金鞭:横握着装饰华丽的马鞭。
  • 咏诗:吟咏诗歌。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茶山地区的少女和官员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郢在游览茶山时所作,通过描绘红裙少女和骑马官员的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唐代茶山地区的生动画面。诗中的“茜茜红裙好女儿”一句,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了少女的美丽和活泼。而“相偎相倚看人时”则进一步展现了少女们的亲密和好奇。后两句“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则描绘了官员的优雅和文雅,通过“含笑”和“咏诗”两个动作,展现了官员的风度和文化修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丰富,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茜茜红裙好女儿”,通过“茜茜”形容红裙的鲜艳,以“好女儿”形容少女的美丽,形象生动。
  • 第二句“相偎相倚看人时”,通过“相偎相倚”描绘了少女们的亲密,以“看人时”展现了她们的好奇和活泼。
  • 第三句“使君马上应含笑”,通过“使君”尊称官员,以“马上”描绘了官员的骑马形象,以“含笑”展现了官员的风度。
  • 第四句“横把金鞭为咏诗”,通过“横把金鞭”描绘了官员的动作,以“为咏诗”展现了官员的文化修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茜茜红裙”比喻少女的美丽,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相偎相倚”拟人化描绘了少女们的亲密,情感丰富。
  • 对仗:诗中“使君马上”与“横把金鞭”形成对仗,语言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裙少女和骑马官员的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物形象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茜茜红裙:鲜艳的红裙,象征美丽和活力。
  • 相偎相倚:亲密的姿态,象征友谊和情感。
  • 使君马上:官员骑马的形象,象征权威和风度。
  • 横把金鞭:官员的动作,象征文化修养和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茜茜红裙”形容的是什么? A. 官员的马鞭 B. 少女的裙子 C. 官员的马 D. 少女的头发

  2. 诗中的“使君马上应含笑”描绘了官员的什么特点? A. 严肃 B. 风度 C. 威严 D. 忧郁

  3. 诗中的“横把金鞭为咏诗”展现了官员的什么修养? A. 武艺 B. 文化 C. 政治 D. 军事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丽人行》:描绘了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与本诗中的少女形象有相似之处。
  • 王维的《送别》: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俗和人物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丽人行》相比,李郢的这首诗更加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而杜甫的诗则更加细腻深刻,情感丰富。
  •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李郢的这首诗更加注重描绘人物形象,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风俗和人物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