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题一公禅室 李郢 〔唐代〕
山头兰若石楠春, 山下清明烟火新。 此日何穷礼禅客, 归心谁是恋禅人。
白话文翻译:
山巅的兰若寺中,石楠花开得正春, 山脚下的清明时节,烟火气息新鲜。 在这无尽的日子里,礼佛的客人何其多, 归去的心思,谁又是真正留恋禅修的人?
注释:
- 兰若:指兰若寺,一种佛教寺庙的名称。
- 石楠:一种植物,春季开花。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用于扫墓和纪念先人。
- 烟火新:指清明时节人们烧纸钱、放烟火的习俗,这里指清明节的气氛新鲜。
- 礼禅客:前来参拜、礼佛的客人。
- 归心:指想要回家或离开的心思。
- 恋禅人:指真正热爱禅修、不愿离开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这首诗可能是在清明节期间,作者访问一座寺庙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清明节期间,作者访问一座寺庙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去扫墓、祭祖,同时也是一个反思生命和死亡的时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头寺庙的宁静与山下清明节的喧嚣,展现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诗中的“兰若石楠春”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与生机,而“清明烟火新”则映衬出世俗的热闹与短暂。后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深刻思考,即在众多礼佛的客人中,真正留恋禅修的人又有多少?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清明节和禅修生活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头兰若石楠春”:山巅的兰若寺中,石楠花开得正春,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与生机。
- “山下清明烟火新”:山脚下的清明时节,烟火气息新鲜,映衬出世俗的热闹与短暂。
- “此日何穷礼禅客”:在这无尽的日子里,礼佛的客人何其多,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思考。
- “归心谁是恋禅人”:归去的心思,谁又是真正留恋禅修的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山头寺庙的宁静与山下清明节的喧嚣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兰若: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与超脱。
- 石楠春: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清明烟火:象征着世俗的热闹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寺庙 C. 一种节日 D. 一种食物
-
诗中的“清明烟火新”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清明节的气氛 C. 寺庙的宁静 D. 世俗的热闹
-
诗中的“归心谁是恋禅人”表达了什么? A. 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B. 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C. 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D. 对礼佛客人的好奇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生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郢的《清明日题一公禅室》: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生机,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郢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郢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