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政还出庐山下见莳秧者》

时间: 2025-01-04 07:48:03

仙源万井绿云稠,风日清和东作优。

石垄犁烟骄小犊,春林呼雨乱啼鸠。

牧人已兆维鱼梦,太史将书大有秋。

自笑心劳甘政拙,不耕吾已负先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源万井绿云稠,
风日清和东作优。
石垄犁烟骄小犊,
春林呼雨乱啼鸠。
牧人已兆维鱼梦,
太史将书大有秋。
自笑心劳甘政拙,不耕吾已负先畴。

白话文翻译:

在仙境般的源头,万井的青翠让人沉醉,清风明媚,东边的农作物长势喜人。石垄上犁烟袅袅,像是骄傲的小牛在奔跑。春天的森林在呼唤着雨水,鸠鸟在枝头乱鸣。牧人已经预示着丰收的梦,太史也将记录下大丰年的到来。我自嘲心中劳苦,甘愿承认自己的治理拙劣,不耕作就辜负了先辈的耕耘。

注释:

  • 仙源: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指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
  • 万井:形容水井众多,水源丰沛。
  • 石垄:指田间的石头垄,常用于播种。
  • 犁烟:用犁耕地时产生的烟尘。
  • 乱啼鸠:指鸠鸟在春天鸣叫,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 牧人太史:分别象征着农村与朝廷的两个方面,牧人关心的是丰收的梦,太史则是记录历史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关捷先是明代诗人,生活于政治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乡村景象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农耕社会,作者通过描绘乡村的生机勃勃,表达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对政治和管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农民在春日耕作的情景,展示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仙源万井绿云稠”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田园图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诗中的“石垄犁烟骄小犊”则表现了农耕的辛勤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随着春雨的到来,鸣叫的鸠鸟似乎在呼唤着丰收的希望,而牧人和太史的意象则指向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牧人的梦想和太史的记录,似乎在暗示着个人与时代的交织,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作者最后自嘲“心劳甘政拙”,表明了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自省,显示了诗人对政治治理的思考和对先辈努力的负疚感。在自然的丰盈与个人的困惑之间,诗人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反思的情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仙源万井绿云稠”: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自然图景,井水丰沛,绿意盎然。
    2. “风日清和东作优”:天气晴朗,东边的农田丰收在望。
    3. “石垄犁烟骄小犊”:描写农夫耕作时的情景,表现出耕作的艰辛与乐趣。
    4. “春林呼雨乱啼鸠”:春天的鸟鸣声中透出对雨水的期待,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5. “牧人已兆维鱼梦”:牧人已经梦见丰收,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6. “太史将书大有秋”:太史记录下即将到来的丰收,象征着历史的见证。
    7. “自笑心劳甘政拙”:自嘲内心的疲惫与治理的无能。
    8. “不耕吾已负先畴”:感到自己辜负了先辈的辛勤耕耘,流露出深深的愧疚。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仙源”、“绿云”,通过比喻赋予自然景象以灵性;“春林呼雨”则是拟人化的表现,使诗意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仙源”、“春林”等,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劳动意象:如“犁烟”、“莳秧者”,表现出对农村劳动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的认可。
  • 政治意象:如“牧人”、“太史”,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垄犁烟”是什么意思? A. 石头堆积的地方
    B. 耕作时产生的烟尘
    C. 流水声

  2. 诗中“自笑心劳甘政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与无奈
    C. 满足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对治理的反思
    C. 丰收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思考。
  2.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生机。

诗词对比

  • 关捷先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描写了自然与劳动的关系,但关捷先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而白居易则关注人生的无常与离别之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关捷先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从古典到现代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