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乐天集》

时间: 2025-01-19 19:45:56

北邙山下一孤坟,流落三千绮丽文。

後世声名高白日,当年荣利等浮云。

屏除忧愤归禅寂,消遣光阴在酒醺。

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还不到君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邙山下一孤坟,流落三千绮丽文。
后世声名高白日,当年荣利等浮云。
屏除忧愤归禅寂,消遣光阴在酒醺。
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还不到君分。

白话文翻译:

在北邙山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坟墓,那里埋葬着三千篇美丽的诗文。后世的人们对他的声名如同高挂的白日,而当年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却像浮云一样。把忧愤抛开,回归禅意的宁静,消磨时光在酒醉之中。如果他的诗篇能够与李白、杜甫的作品相媲美,那么他的才华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注释:

  • 北邙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一个著名的墓地,传说中有许多名人的坟墓,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孤坟:指孤独的坟墓,暗示埋葬者的孤寂与被遗忘。
  • 绮丽文:精美的诗文,体现了文学的丰富性。
  • 声名高白日:声名显赫,正如白天的光明。
  • 浮云:比喻虚幻、不可靠的荣华富贵。
  • 屏除忧愤:指抛弃烦恼与愤怒。
  • 酒醺:即醉酒,暗示通过饮酒来消遣时光。
  •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两位唐代著名诗人。
  • 竹符:古代的文书,象征着文才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季仲,号少庵,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读白乐天集》创作于王令对白居易的作品进行深刻领悟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文学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思考。王令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北邙山下的孤坟,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名利的虚幻。诗人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后世对白居易的赞誉与当年他所追求的荣华富贵之间的反差。诗中“屏除忧愤归禅寂”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竹符还不到君分”,则暗示了才华是否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是无常的,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文学价值的深思。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理思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邙山下一孤坟:引入场景,孤坟暗示了被遗忘的历史与人物。
  2. 流落三千绮丽文:表明埋葬者的文学成就,但又显得不被珍惜。
  3. 后世声名高白日:指出后人的赞誉如光明,但与当年的现实形成对比。
  4. 当年荣利等浮云:强调荣华富贵的不可靠与虚幻。
  5. 屏除忧愤归禅寂:表明诗人选择放下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
  6. 消遣光阴在酒醺:借酒消遣,显示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随性。
  7. 若使篇章深李杜:设想如果自己的作品能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
  8. 竹符还不到君分:最后一句强调才华与命运的无常,虽有才华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强调了名利的虚幻与文学的真实。
  • 隐喻:将名利比作浮云,表明其不可靠性。
  • 象征:孤坟象征着被遗忘的历史与文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的向往与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孤坟:象征生命的孤独与被遗忘,反映了历史的无情。
  • 浮云:代表虚幻的荣华,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象征消遣与逃避,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邙山”是指哪个地方? A. 河南省
    B. 四川省
    C. 河北省
    D. 陕西省

  2. 诗中“绮丽文”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文章
    B. 丑陋的诗句
    C. 古老的文献
    D. 普通的书信

  3. 诗人提到的李白与杜甫,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与他们的文学成就相比,自己的作品未必受到重视
    C. 他们的诗很差
    D. 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重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春望》: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王令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大系》
  • 《白居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