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时间: 2025-01-01 18:06:38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

薄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搢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作者: 虞世南 〔唐代〕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
薄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搢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白话文翻译:

在早秋的傍晚,炎热的景象逐渐消退,初生的弦月散发着新的光彩。清风吹拂,驱散了夏日的暑气,点滴的露水洗净了世间的喧嚣。薄雾消散了轻纱似的云彩,鲜艳的云彩卷起了夕阳的余晖。不要让光辉灼烧前面的星辰,瑞彩祥云连接着明亮的月轮。因缘感情,我吟咏圣人的佳句,慢慢地将其呈现出来。宿草在秋雨中枯萎,偶尔吹嘘着与权贵相交的经历。天文之事岂是易言的,只能仰望北斗星。

注释:

  • 早秋:指初秋时节。
  • 炎景:炎热的景象。
  • 初弦月:新月,形如弦。
  • 清风:清新的风,带走暑气。
  • 零露:露水,象征着清新和纯净。
  • 轻縠:轻薄如纱。
  • 鲜云:色彩鲜艳的云朵。
  • 休光:不让光芒炫耀。
  • 瑞彩:美好的彩云。
  • 命徐陈:命令逐渐陈述。
  • 宿草:指宿草在秋天的枯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期,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借助月夜观星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观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早秋的魅力,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韵味,清风和露水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从自然景象的描写中,逐渐引入对人生和宇宙的哲思,表达了对天文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沉思。

诗中“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一句,尤为动人,揭示了宇宙的复杂与人类知识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运用清新而富有层次的语言,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与思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秋炎景暮:描绘秋天的傍晚,炎热的夏季已渐渐退去。
  2. 初弦月彩新:新月初升,光辉犹如新生。
  3. 清风涤暑气:清风吹来,带走了炎暑。
  4. 零露净嚣尘:露水清新,洗净了世间的喧嚣。
  5. 薄雾销轻縠:薄雾消散,云彩轻盈如薄纱。
  6. 鲜云卷夕鳞:鲜艳的晚云卷起夕阳的光辉。
  7. 休光灼前曜:不让光芒炫耀前面的星辰。
  8. 瑞彩接重轮:美好的彩云与明亮的月轮相连。
  9. 缘情摛圣藻:因缘感情,吟咏圣人的诗句。
  10. 并作命徐陈:慢慢地将其呈现出来。
  11. 宿草诚渝滥:宿草在秋雨中枯萎。
  12. 吹嘘偶搢绅:偶尔吹嘘与权贵相交。
  13. 天文岂易述:天文之事岂是易言的。
  14. 徒知仰北辰:只能仰望北斗星。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形成了优美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如“清风涤暑气”通过“涤”字,体现了清风的洗涤作用,形象生动;“瑞彩接重轮”则用“接”字,表现了云与月的交融,富有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宇宙的敬畏,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代表着无垠的宇宙与人类的渺小。
  • 清风:象征着纯净与舒适。
  • 露水:代表着清新与生命的滋养。
  • 云彩:象征着变化与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初弦月”指的是哪种月亮?

    • A. 满月
    • B. 新月
    • C. 上弦月
  2.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清风的作用?

    • A. 击打
    • B. 洗涤
    • C. 吹拂
  3. 诗中“天文岂易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人事的观察
    • B. 对天文知识的渺小
    •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本诗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王维以山水为主,而虞世南则更侧重于夜空与星辰,二者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