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至寿春应令》
时间: 2025-01-17 09:5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如何事巡抚,民瘼谅斯求。
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
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
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
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
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
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
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
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
白话文翻译
在瑶山上,和风送来愉快的气息,我随南巡之路,享受着悠闲的游览。
怎么能不关心巡抚的事务呢,民众的疾苦确实需要解决。
文鹤在轻车上飞扬,苍龙装饰着桂花舟。
白浪在沙洲间翻滚,寒流紧拥急流而来。
道路指向八仙馆,途经百尺高楼。
我眷恋往日的游览,回头驾车稍作停留。
后面的车马喧闹着,前面的旌旗映照着彩色的帷幕。
龙骖停在六匹马前,飞阁在高处休息。
音律和谐如金石般鸣奏,欢聚的酒杯在空中漂浮。
天上的星辰只能仰望,怎么能与琳琅满目的球相提并论呢。
注释
- 瑶山: 指美丽的山,常用于形容风景如画的地方。
- 巡抚: 古代地方官员,负责治理地方事务。
- 民瘼: 民众的疾苦。
- 文鹤: 形容轻盈的车子,文雅如鹤。
- 苍龙: 代表一种高贵的船只,装饰有桂花。
- 泛沫: 指水波翻滚,泛起泡沫。
- 寒澌: 冷的水流,指急流。
- 八仙馆: 古代名胜,代表游览的地方。
- 后车喧凤吹: 形容后方车马声势浩大,像凤鸣般悦耳。
- 龙骖: 古代帝王的车驾,象征权威。
- 金石奏: 形容乐器的声音如金石般清脆悦耳。
- 琳球: 琳琅美玉,象征美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子云,号云卿,曾任文渊阁学士、吏部尚书等职。虞世南的诗歌风格典雅,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游览、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兴盛之时。诗人南巡时,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好和民众的疾苦,借此表达对政治的关心与思考,体现了文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诗歌鉴赏
《奉和至寿春应令》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瑶山的和风,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游览心情,透出一股轻松惬意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转而关注民众的疾苦,表达了对社会事务的关心和责任感,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诗中多处提到名胜古迹,如“八仙馆”和“百尺楼”,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意象上,诗人使用了“文鹤”、“苍龙”等描绘车船的词汇,生动展现出南巡的优雅与壮丽。同时,“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则生动地描绘了车马队伍的盛大场面,增强了诗的气势。最后,诗人以“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收尾,表达了对天上星辰的仰望与对人世繁华的思考,体现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瑶山盛风乐:描绘瑶山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南巡务逸游:强调南巡的目的在于享受游览。
- 如何事巡抚,民瘼谅斯求:插入对社会事务的关心,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通过优雅的意象展现盛大的游览场景。
- 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描绘水的波动与自然环境的动态美。
- 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指明游览的目的地,历史与文化的结合。
- 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流露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
- 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生动描绘车队的壮观场面。
- 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象征权威与休息,体现游览的奢华。
- 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音律与酒杯的描绘,营造出欢愉的氛围。
- 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哲学思考,表达对自然与人世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文鹤”、“苍龙”比喻优雅的车船,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多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寒澌拥急流”,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哲学思索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山: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文鹤/苍龙:象征优雅与尊贵。
- 八仙馆:象征历史文化的积淀。
- 金石:象征和谐的音乐与生活。
- 琳球: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巡”主要是为了什么? A. 享受游览
B. 处理政务
C. 休息娱乐
D. 观察民情 -
诗中提到的“龙骖”象征什么? A. 权威
B. 自然
C. 文化
D. 音乐 -
“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世繁华的思考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游览的享受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虞世南更侧重于游览的乐趣与社会责任,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