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时间: 2025-01-04 12:58:22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坐
作者:王绩 〔唐代〕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白话文翻译

问你在酒杯之外,独自坐着还有什么需要呢?
有客人讨论名理,而无人来索取地租。
三个儿子按规矩娶亲,五个女儿嫁给贤良的丈夫。
百年人生随缘而已,未曾羡慕那升官发财的方壶。

注释

  • 樽酒:酒杯,古时常用于宴饮。
  • 名理:指名声和道理,这里指的是人们讨论的高深道理。
  • 索地租:催讨地租,指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 婚令族:按族谱的规定,让儿子娶妻。
  • 贤夫:贤良的丈夫。
  • 陟方壶:指升官发财,这里的“方壶”象征着权力和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绩,字仲明,号季子,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0年,卒于759年。他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抒发个人情怀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王绩生活在唐代中期,社会动荡和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独坐》是王绩的一首代表作,诗中通过恬淡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以“问君樽酒外”引出诗人独坐的状态,展现了一种闲适与从容,似乎在询问对方,这样的独处状态是否需要什么。接着提到“有客谈名理”,引入了外部世界的声音,表明即使有客人来访,谈论名理,诗人依旧保持自己的宁静与独立。这种对话的方式,反映出诗人在社会纷扰中仍旧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婚姻、家庭,表现出对传统家庭观念的遵循和对生活的满足。诗人并不羡慕名利,而是更看重家庭的和谐与安宁。最后一句“未羡陟方壶”,更是强调了作者对权力与财富的淡泊态度,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隽永,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又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绩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询问在酒桌之外的独坐,暗示对世俗的超然。
    •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有客人讨论深奥的道理,但没有人来打扰诗人的宁静生活。
    •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提到家庭的和谐,反映出对传统家庭价值的认同。
    •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强调随缘而活,不羡慕物质和权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陟方壶”象征权力与财富,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轻视。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绩对人生的淡泊态度,追求简单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与珍视。

意象分析

  • 酒樽:象征放松与享受,代表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客人:象征外部世界的喧嚣,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 婚姻与家庭:体现出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人情关系,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 方壶:象征权力和财富,反映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樽酒”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餐桌
    • C. 酒馆
  2. “三男婚令族”中的“三男”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儿子
    • B. 三个朋友
    • C. 三个兄弟
  3. 诗人对权力和财富的态度是?

    • A. 羡慕
    • B. 蔑视
    • C. 淡泊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绩的《独坐》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王绩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家庭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绩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