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一作初春)
王绩 〔唐代〕
前旦出园游,林华都未有。
今朝下堂来,池冰开已久。
雪被南轩梅,风催北庭柳。
遥呼灶前妾,却报机中妇。
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开始,前一天我出园游玩,树林里花朵尚未开放。今天早上我下堂,发现池塘的冰已经融化很久。雪覆盖的南轩梅花,风也催促着北庭的柳树。远远呼唤灶前的妾侍,她却回答说正在织布的妇人。春天的时光正好到来,酒坛里已经满是春酒。
注释
- 前旦:前一天。
- 游:游玩、游览。
- 林华:树林中的花朵。
- 今朝:今天早上。
- 下堂:下楼,走出房间。
- 池冰:池塘中的冰。
- 开已久:早已融化。
- 雪被:被雪覆盖。
- 南轩:南边的窗户或阳台。
- 梅:梅花。
- 风催:风吹拂,催动。
- 北庭柳:北边庭院的柳树。
- 遥呼:远远地呼叫。
- 灶前妾:在灶前工作的妾侍。
- 机中妇:正在织布的妇人。
- 年光:时光。
- 满瓮:酒坛满了。
- 春酒:春天酿的酒。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常与春天的意象结合。
- 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柔美。
- 灶前与机中:分别代表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劳动,表现了生活的平凡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绩,字仲明,号靖庐,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农历初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生活的思考,反映唐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春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春的生机与美好。开头两句,诗人漫步于园中,感受到春天的来临,然而树林中的花朵尚未开放,这种“未有”的状态暗示了春天的温柔与缓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接着,池塘的冰已经融化,意味着春天已然到来。雪依然覆盖在梅花上,北风催动着柳树,营造出一种春风拂面的温暖气息,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随后,诗人远远呼唤灶前的妾侍,回应他的是正在织布的妇人,这一细节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平静与温馨。
最后两句“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则是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庆祝,春酒的满盈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美好。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旦出园游:诗人描述前一天他出门游玩,表现了对春日的期待。
- 林华都未有:树林中的花尚未开放,暗示春天的迟缓。
- 今朝下堂来:今早走出房间,表明诗人开始享受春日。
- 池冰开已久:池塘的冰已融化,春天已经到来。
- 雪被南轩梅:梅花被雪覆盖,意象鲜明,显示出冬天的残留。
- 风催北庭柳:风吹动北庭的柳树,生动描绘春风的温暖。
- 遥呼灶前妾:远远呼唤灶前的妾侍,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 却报机中妇:回答的是正在织布的妇人,突出家庭的日常。
- 年光恰恰来:春天的时光如期而至。
- 满瓮营春酒:酒坛满是春酒,象征着丰盈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酒比喻生活的丰盈。
- 拟人:风催柳树,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雪被南轩梅,风催北庭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喜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家庭的温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春天的代表。
- 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春酒:代表着生活的富足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池冰开已久”是指: A. 池塘的水已经干涸
B. 池塘的冰已经融化
C. 池塘的鱼已经游走
D. 池塘的荷花盛开 -
诗人远呼灶前妾,实际上是: A. 在寻找伴侣
B. 在呼唤日常生活中的人
C. 在寻找食物
D. 在回忆过去 -
诗中提到的“年光恰恰来”表达了: A.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B. 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 《江南春》 〔杜甫〕:反映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的繁荣。
诗词对比
- 王绩的《春日》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均描写春天的美景,但王绩侧重于生活的细节与家庭的温暖,而白居易更强调自然的壮观与诗意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绩诗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