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风动河汉,肃肃下阴霜。
起视夜向艾,华星粲相望。
犬吠闾巷静,哀鸿正南翔。
岁暮已多感,及兹重成伤。
白话文翻译:
高风吹动银河,寒霜悄然降临。
抬头望去夜空,繁星闪烁相互辉映。
犬吠声中巷子寂静,哀鸿在南方高飞。
岁末已是多愁善感,今时更添伤感。
注释:
- 高风:指高远的风,象征着清爽、冷冽的气候。
- 河汉:古代对银河的称谓。
- 肃肃:形容寒冷和肃杀的气氛。
- 艾:古代指代夜空或星辰。
- 华星:美丽的星星。
- 犬吠:狗叫声,表明环境的安静。
- 闾巷:小巷,街道。
- 哀鸿:指悲伤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岁暮:年末,旧岁即将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华,号青山,宋代诗人,尤以其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其诗风清逸,常常融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岁暮》创作于岁末时分,正是人们感怀时光流逝、思虑年终得失的时期。此时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交融,构成了诗的核心。
诗歌鉴赏:
《岁暮》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开篇以高风和银河的景象引入,展现了冬季的清冷与肃杀之气,立即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接着,诗人抬头望夜空,繁星闪烁,虽然美丽,却也显得孤寂。夜间的犬吠声打破了寂静,象征着人们生活的 mundane 之处。而“哀鸿正南翔”则引发了诗人对离别与思乡的深切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最后,诗人以“岁暮已多感,及兹重成伤”点明内心的忧伤,岁末时分,感伤愈加深重,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失落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风动河汉:描绘冬天高远的风吹动银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季节的变迁。
- 肃肃下阴霜:寒霜的降临,烘托出寒冷的气氛,增强了岁末的冷寂感。
- 起视夜向艾:抬头仰望夜空,夜空的广阔让人感受到孤独。
- 华星粲相望:繁星闪烁,虽然美丽,却显得无比遥远,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 犬吠闾巷静:犬吠声在寂静的巷子中回荡,表明生活的平常与安静。
- 哀鸿正南翔:哀鸿的出现,表明离别的愁苦,象征着思乡之情。
- 岁暮已多感:岁末时分,诗人对过去一年感慨颇多。
- 及兹重成伤:再一次感受到伤感,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河汉,形象生动。
- 拟人:风、霜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
- 对仗:如“犬吠闾巷静,哀鸿正南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怀、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岁末时分的感伤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风:象征清冷与高远,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河汉:银河的意象,传达出浩渺与孤独。
- 阴霜:象征寒冷与凋零,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华星:闪烁的星星,象征希望与美好,但也带来孤独感。
- 哀鸿:悲伤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风动河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 A. 夏天的炎热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温暖
-
“哀鸿正南翔”中的“哀鸿”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的鸟
- B. 悲伤的鸿雁
- C. 美丽的蝴蝶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兴奋
- B. 愤怒
- C. 伤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岁暮》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伤,但杜甫更强调情感的深切与家庭的牵挂,而韩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孤独的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 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