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卫真晏太丞
原文展示
才名宰相子,二十取辞科。
得县古称厉,登楼朝见涡。
疲民劳赋役,静理足弦歌。
八桧仙祠在,知君秀句多。
白话文翻译
这位才俊是宰相的儿子,年仅二十便考取了辞章科目。
他获得了古称“厉”的县,登上高楼朝见涡水。
他忧心百姓的劳苦与赋税,安静地处理乐曲与歌谣。
八桧仙祠就在这里,知道你有许多出色的诗句。
注释
- 宰相子:指宰相的儿子,表示其出身显赫。
- 辞科: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注重文辞。
- 县古称厉:指他所任的县,古代有名气。
- 登楼朝见涡:形象描绘了他从高处俯视,见到涡水,意味深远。
- 疲民劳赋役:指他关心百姓的工作与赋税负担。
- 足弦歌:指安静地管理音乐和歌唱,暗指他有才华。
- 八桧仙祠:八桧是一个神仙的名字,表示文学或艺术的寄托。
典故解析
“八桧仙祠”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文化或宗教场所,代表了文人对神祇的尊重与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赞美与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风格简约而不失深意。
创作背景
此诗是送别卫真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赞美。卫真官职晋升,前途光明,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其才华的欣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卫真晏太丞》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年轻才俊的成长与前途。诗的开头用“宰相子”来强调卫真的身份,接着提到他年少时就取得了科举的成功,展现了其非凡的才华。随后,诗人提到他所获得的县名“厉”,显示出他在官场上的成就。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卫真对百姓的关心,反映出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最后一句提到“八桧仙祠”,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卫真未来创作的期待与祝愿。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卫真的赞美,更是对理想官员形象的描绘,体现了韩维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才的渴望。诗中流露的关怀与祝福,恰恰是古代文人之间深厚友谊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名宰相子:开头直接点明卫真的身份,预示着他未来的光明。
- 二十取辞科:年纪轻轻便取得成功,强调其优秀。
- 得县古称厉:指他获得的职位,含有历史的重视。
- 登楼朝见涡:用“楼”与“涡”形成对比,寓意高瞻远瞩。
- 疲民劳赋役:体现他对民生的关注,表现出责任感。
- 静理足弦歌:描绘他在音乐上的才华与内心的平静。
- 八桧仙祠在:用仙祠象征文人对艺术的追求。
- 知君秀句多:表达对卫真未来创作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才名宰相子”与“二十取辞科”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八桧仙祠”隐喻文学的神圣与崇高,赋予诗更深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卫真的赞美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与对社会责任的关心。诗中饱含着对理想官员的期望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宰相子:象征权力与责任。
- 辞科:代表才华与学识。
- 涡水:隐喻变化与流动,象征人生的起伏。
- 八桧仙祠:文化与精神的寄托,象征文人的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才名宰相子”中的“宰相”指的是哪个官职?
- A. 总理
- B. 高级顾问
- C. 国家首脑
- D. 政府部长
-
诗中提到的“辞科”是指什么?
- A. 科技考试
- B. 文辞科举
- C. 经济考试
- D. 社会科学
-
“八桧仙祠”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官职
- B. 文化与艺术
- C. 自然
- D. 财富
答案
- C. 国家首脑
- B. 文辞科举
- B. 文化与艺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而韩维则关注于人情与责任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了送别之情,但韩维更加侧重于对未来的期许。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