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曲沙回着处侵,半江落日半江阴。
悠悠乱逐春潮上,漠漠还随暮霭沈。
曾带断鸦归远岫,又移残月出疏林。
谁怜独倚危楼遍,目极天涯思不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岸边曲折的沙滩逐渐被水侵蚀,江面上落日的余晖和阴影交错。春潮缓缓流动,迷离的暮霭渐渐沉沉而来。曾经有一只乌鸦飞回远处的山岫,月亮也悄然从稀疏的树林中升起。谁又能怜惜我独自依靠在高楼上,眼望天涯,思绪无法自禁?
注释:
- 岸曲:岸边曲折的地方。
- 沙回:沙滩的回旋处。
- 落日:夕阳,日落的景象。
- 春潮:春天的潮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 暮霭:黄昏时的朦胧雾霭。
- 断鸦:孤独的乌鸦,象征孤寂。
- 危楼:高楼,表示诗人的孤独感。
- 目极天涯:目光所及的尽头,表达思念的无尽。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独倚危楼”、“目极天涯”等表达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希言(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帆影》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借助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帆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在江边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描绘了岸边的沙滩和落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沉重的气氛。通过“半江落日半江阴”的对比,突显了日暮时分的美丽与哀愁。在春潮的映衬下,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无常,心中不禁生出惆怅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曾带断鸦归远岫”描绘了孤独的乌鸦归巢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回归与失落的感觉。残月升起,暗示着夜晚的来临,正如诗人的思绪逐渐沉重。最后一句“谁怜独倚危楼遍,目极天涯思不禁”,表现出诗人对孤独的反思,以及对远方的无限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读来令人心醉神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曲沙回着处侵:描绘江边沙滩被水侵蚀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半江落日半江阴:强调日落时的光影交错,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对比。
- 悠悠乱逐春潮上:春潮缓缓涌来,给人以生命流动的感觉。
- 漠漠还随暮霭沈:暮霭的沉重感和迷茫,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曾带断鸦归远岫:孤独的乌鸦归巢,给人以惆怅的联想。
- 又移残月出疏林:残月的升起,暗示着夜晚的来临。
- 谁怜独倚危楼遍:表达诗人对自身孤独的无奈与渴望理解。
- 目极天涯思不禁:诗人目送远方,思绪无法自控,渗透出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半江落日半江阴”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乌鸦”与“残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寄托了他对人生、孤独与思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明亮与阴暗、孤独与归属的交织,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光与生命的无常。
- 落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 乌鸦:象征孤独与归属感的缺失。
- 残月:象征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江落日半江阴”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光与影的对比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B -
“曾带断鸦归远岫”中的“断鸦”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离别
C. 归属
答案:A -
诗人通过“目极天涯思不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何其芳
诗词对比:
- 比较《帆影》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帆影》更侧重于自然景色对情感的映衬,而《静夜思》则直白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