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满禅师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9:55:34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如满禅师 其二
作者: 李诵 〔唐代〕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生死观和对世间万物的思考。诗中提到佛陀降生于王宫,又在双林中涅槃,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佛在世四十九年,教导众生,但最终又说“无法言说”,意味着真理的深奥与难以言表。山河大海、天地日月等自然景物,最终都将归于无,谁能说不经历生灭呢?对于这些疑惑,智者会以智慧来分辨。

注释:

  • 佛向王宫生:指佛陀释迦牟尼的出生,佛教创始人出生于王宫。
  • 灭向双林灭: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最终在双林中涅槃,象征生命的终结。
  • 四十九:佛陀在世四十九年,传授教义。
  • 无法说:佛教中讲述的深奥道理,难以用语言表达。
  • 时至皆归尽:时间到来,一切都将消逝。
  • 疑情犹若斯:人们的疑惑和执念如同如此。
  • 智者善分别:有智慧的人能够分辨是非,超越生死的迷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诵,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以其诗风清新脱俗、思想深邃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诗人通过探讨佛教哲学,表达对生死、存在与虚无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与哲学的关注。

诗歌鉴赏:

李诵的《问如满禅师 其二》是一首探讨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的哲思诗。诗中通过对佛陀生平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佛教思想中的深刻内涵。开篇“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直接引入了佛教的核心人物与其生命的起伏,生与死的过程在诗中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伟大与浩瀚,也提出了时间与存在的哲学命题,强调一切最终都将归于无,这是对世间万象的真实反映。

诗中提到的“智者善分别”,更是对人类思维的启示。面对生死的疑惑,只有智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真谛,超越对生灭的执念。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佛向王宫生:强调佛陀的尊贵出身。
  2. 灭向双林灭:揭示生命的终极归宿。
  3. 住世四十九:传达佛陀的教化之年。
  4. 又言无法说:指出真理的难以言传。
  5. 山河及大海:描绘自然的壮丽。
  6. 天地及日月:深刻表达宇宙的广袤。
  7. 时至皆归尽:一切都将归于虚无。
  8. 谁言不生灭:质疑生死观念的绝对性。
  9. 疑情犹若斯:人类的疑惑与迷惘。
  10. 智者善分别:智慧能带来清晰的判断。

修辞手法

  • 对比:生与死、存在与虚无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哲理深度。
  • 排比:山河、大海、天地、日月的排比,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深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互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佛教的生死观和智慧的价值,借助佛陀的生平反映出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诗中蕴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及对真理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宫:象征尊贵与权力,反映人生的起点。
  • 双林:象征涅槃与归宿,反映生命的终点。
  • 山河大海: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无常,反映生死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诵的《问如满禅师 其二》主要探讨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生死与智慧
    C. 自然风光
    D. 历史事件

  2. “佛向王宫生”的意思是: A. 佛陀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
    B. 佛陀出生于王宫
    C. 佛陀在山中生活
    D. 佛陀是神灵

  3. 诗中提到的“智者善分别”指的是: A. 看懂文字的人
    B. 有智慧的人能理解生死
    C. 只相信科学的人
    D. 只关注物质的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诵的《问如满禅师 其二》都涉及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李白以个人情感为主,而李诵则更关注哲理与佛教思想的探讨。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