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金陵》

时间: 2025-01-14 15:56:11

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

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

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

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
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
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
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

白话文翻译:

圆月从高城升起,苍茫的光辉照亮了水边的营地。
江中传来悠扬的笛声,楼上的人却未曾更换值班。
在洛阳下仍然传来箭声,关西一带正在准备进攻。
谁能想到五湖之外的诸位将领,只在争夺名声。

注释:

  • 圆月:指满月,象征团圆和宁静。
  • 高城:指高大的城墙,表明地理位置的高处。
  • 苍苍:形容光影模糊,意境深远。
  • 水营:指水边的军营。
  • 吹笛:形容军中士兵的闲暇和安宁。
  • 无更:指楼上的守卫没有更换,暗示夜晚的安静。
  • 洛下:指洛阳下方,表示战事的紧迫。
  • 传箭:传递箭矢,象征战斗即将来临。
  • 五湖:广泛指各个水域,象征四方的将领。
  • 争名:指争夺名声、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子衡,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夜泊金陵》创作于诗人夜晚停泊金陵时。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不安,卢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将领们争名逐利的无奈。

诗歌鉴赏:

《夜泊金陵》是一首兼具抒情和叙事的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观察。开头两句描绘了月光洒在水面的宁静场景,形成了一种安静的氛围,然而随即转入了战争的紧迫感,揭示了当时的动荡局势。

诗中“江中正吹笛”一句,表现了士兵们在安静夜晚的悠闲与宁静,仿佛与即将到来的战斗形成鲜明对比。而“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则暗示了战事的紧迫,给人一种紧张感,体现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

最后一句“诸将但争名”,更是直指当时将领们的贪婪与自私,虽身处战火之中,却心系名利,形成了强烈的讽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对国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圆月出高城:描绘了高城上升起的圆月,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2. 苍苍照水营:月光照耀着水边的营地,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3. 江中正吹笛:江中传来的笛声,暗示着士兵的闲暇与安宁。
  4. 楼上又无更:楼上的守卫未曾更换,表明夜晚的宁静和安详。
  5. 洛下仍传箭:洛阳下方依然传来箭声,暗示战斗的紧迫性。
  6. 关西欲进兵:关西地区正在准备进攻,表明局势的严峻。
  7. 谁知五湖外:意指五湖之外的情况,增加了诗的宽广性。
  8. 诸将但争名:将领们只顾争夺名声,反映了人性的贪婪。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光、水营与战争的对比,渲染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 象征:月光象征宁静,箭声象征战乱,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与即将来临的战争,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将领们争名逐利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圆月:象征团圆和宁静。
  2. 水营:象征军营的安宁与危险的对比。
  3. 笛声:代表士兵的闲适与即将到来的动乱。
  4. 箭声:象征战争的迫在眉睫。
  5. 争名:象征人性的贪婪与追逐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中正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战争的紧迫感
    • B. 士兵的闲暇
    • C. 夜晚的寂静
  2. “诸将但争名”中的“争名”指的是什么?

    • A. 争夺土地
    • B. 争取名声和地位
    • C. 争取财富
  3. 诗中描绘的高城和圆月象征了什么?

    • A. 战乱
    • B. 宁静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夜泊金陵》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怀古与感伤,而后者则强调了对时局的思考与人性的分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