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

时间: 2024-10-15 17:38:02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

哀猿出槛心虽喜,

伤鸟闻弦势易惊。

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

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 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

白话文翻译

往年曾经游览弄水亭,齐山的峰峦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浓翠,横亘在亭轩之间。 哀猿从栏杆中跳出,心中虽感喜悦,但受伤的鸟儿听到琴弦声却容易受惊。 病后对官场生活已无太多兴趣,老来对山水景致更加关切。 今天池口的风波已经平静,远远地祝贺山前有颂扬之声。

注释

  • 弄水亭:指齐山中的一个亭子,可能因附近有水而得名。
  • 齐峰浓翠:形容齐山的山峰在黄昏时分显得特别翠绿。
  • 暮轩横:指亭轩在黄昏时分横亘在山峰之间。
  • 哀猿出槛:哀猿从栏杆中跳出,比喻诗人内心的喜悦。
  • 伤鸟闻弦:受伤的鸟儿听到琴弦声,比喻诗人内心的敏感和易受惊。
  •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场生活。
  • 泉石:指山水景致,代指隐逸生活。
  • 池口风波静:比喻社会或政治环境的平静。
  • 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赞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和北宋,以文学和书法著称,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徐铉在观赏陈使君游齐山的诗作后,有感而发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了诗人晚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齐山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齐峰浓翠暮轩横”一句,以浓翠形容山色,暮轩横则赋予了山景以静谧的氛围。后句“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则通过哀猿和伤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敏感。结尾“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则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人赞扬的喜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岁曾游弄水亭:回忆往昔游览弄水亭的情景。
  2. 齐峰浓翠暮轩横:描绘齐山在黄昏时分的美景。
  3. 哀猿出槛心虽喜:以哀猿出槛比喻内心的喜悦。
  4. 伤鸟闻弦势易惊:以伤鸟闻弦比喻内心的敏感和易受惊。
  5. 病后簪缨殊寡兴:表达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6. 老来泉石倍关情:表达老来对山水景致的关切。
  7. 今朝池口风波静:比喻社会或政治环境的平静。
  8. 遥贺山前有颂声:寄托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人赞扬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哀猿出槛”、“伤鸟闻弦”等,通过比喻表达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了诗人晚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齐峰浓翠:描绘山色的浓翠,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哀猿出槛:比喻内心的喜悦,象征内心的自由和释放。
  • 伤鸟闻弦:比喻内心的敏感和易受惊,象征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 泉石: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齐峰浓翠暮轩横”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峰在黄昏时分的美景 B. 亭轩在黄昏时分的美景 C. 山峰和亭轩在黄昏时分的美景 D. 山峰和亭轩在清晨时分的美景

  2. 诗中“哀猿出槛心虽喜”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恐惧

  3. 诗中“伤鸟闻弦势易惊”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4. 诗中“病后簪缨殊寡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厌倦? A. 官场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山水生活 D. 田园生活

答案

  1. C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
  • 《宋诗选注》:对徐铉的诗作进行了选注和评析。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诗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