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侍郎》

时间: 2025-01-14 17:23:11

闻君竹马戏毗陵,谁道观风自六卿。

今日声明光旧物,

共看旌旆拥书生。

斩蛟桥下谿烟碧,射虎亭边草路清。

应念筵中倍离恨,老来偏重十年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君竹马戏毗陵,谁道观风自六卿。今日声明光旧物,共看旌旆拥书生。斩蛟桥下谿烟碧,射虎亭边草路清。应念筵中倍离恨,老来偏重十年兄。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在毗陵玩竹马游戏,谁说你只是观察风气的六卿之一。今日你的名声照亮了旧时的物品,我们一起看着旌旗拥护着书生。斩蛟桥下的溪水烟雾缭绕,射虎亭边的草地路途清晰。应该记得宴席中的离别之恨,老来特别重视十年的兄弟情。

注释

  • 竹马戏:儿童游戏,骑竹竿当马。
  • 毗陵:地名,今江苏常州。
  • 观风:观察民风,指官员的职责。
  • 六卿:古代六部的高级官员。
  • 声明:名声显赫。
  • 旌旆:旗帜。
  • 斩蛟桥:传说中的桥名,有斩蛟的传说。
  • 谿烟:溪边的烟雾。
  • 射虎亭:地名,有射虎的传说。
  • 筵中:宴席中。
  • 离恨:离别的痛苦。
  • 十年兄:多年的朋友或兄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和北宋,是南唐的重要文臣,也是北宋初年的文学领袖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徐铉送别冯侍郎的作品。冯侍郎即将离开,徐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冯侍郎的敬重和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冯侍郎的敬重和离别之情。首联以“竹马戏”和“观风”对比,突出了冯侍郎的亲民形象和官员职责。颔联和颈联通过“斩蛟桥”和“射虎亭”的典故,赞美了冯侍郎的英勇和清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冯侍郎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徐铉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君竹马戏毗陵:听说你在毗陵玩竹马游戏,展现了冯侍郎的亲民形象。
  2. 谁道观风自六卿:谁说你只是观察风气的六卿之一,强调了冯侍郎的与众不同。
  3. 今日声明光旧物:今日你的名声照亮了旧时的物品,赞美了冯侍郎的名声。
  4. 共看旌旆拥书生:我们一起看着旌旗拥护着书生,表达了诗人对冯侍郎的敬重。
  5. 斩蛟桥下谿烟碧:斩蛟桥下的溪水烟雾缭绕,通过典故赞美了冯侍郎的英勇。
  6. 射虎亭边草路清:射虎亭边的草地路途清晰,通过典故赞美了冯侍郎的清廉。
  7. 应念筵中倍离恨:应该记得宴席中的离别之恨,表达了诗人对冯侍郎的深厚情谊。
  8. 老来偏重十年兄:老来特别重视十年的兄弟情,表达了诗人对冯侍郎的离别之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竹马戏”和“观风”的对比,突出了冯侍郎的亲民形象和官员职责。
  • 典故:通过“斩蛟桥”和“射虎亭”的典故,赞美了冯侍郎的英勇和清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声明光旧物”与“旌旆拥书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冯侍郎的敬重和离别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诗人赞美了冯侍郎的名声、英勇和清廉,并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马戏:儿童游戏,象征亲民和纯真。
  • 毗陵:地名,象征冯侍郎的任职地。
  • 声明:名声显赫,象征冯侍郎的名声。
  • 旌旆:旗帜,象征冯侍郎的威严。
  • 斩蛟桥:传说中的桥名,象征英勇。
  • 谿烟:溪边的烟雾,象征神秘和美丽。
  • 射虎亭:地名,象征清廉和勇敢。
  • 筵中:宴席中,象征离别的场合。
  • 离恨:离别的痛苦,象征深厚的情谊。
  • 十年兄:多年的朋友或兄弟,象征长久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竹马戏”指的是什么? A. 儿童游戏 B. 官员的职责 C. 战争 D. 舞蹈

  2. “斩蛟桥”和“射虎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英勇和清廉 B. 神秘和美丽 C. 离别的痛苦 D. 长久的友情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敬重 B. 离别之痛 C. 英勇 D. 清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李侍郎赴阙》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送李侍郎赴阙》和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徐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