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蕙质,玉貌擅才华。
绮思未能抛槛外,
孤芳终惜劫尘沙。
何苦著袈裟。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如兰似蕙,天生的品德与才华无与伦比,貌美如玉。她的绮丽构思无法抛弃围墙之外的束缚,孤傲的花儿终究要惋惜被尘世所困。何必苦苦地披上袈裟,选择出家。
注释:
- 兰蕙质: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气质,兰和蕙都是高雅的花卉,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品德。
- 玉貌:形容女子的美貌,"玉"象征洁白无瑕。
- 绮思:绮丽的思想或情感。
- 抛槛外:将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抛开围墙,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 孤芳:形容自赏的花,孤独而美丽。
- 劫尘沙:指世间的烦恼与困扰。
- 袈裟:佛教僧侣的衣服,象征出家和修行。
典故解析:
“兰蕙质”与“玉貌”均为古代文人对女子品德与容貌的赞美常用语,体现了古代对女性的审美理想。袈裟则是佛教的象征,暗示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珍怀,近代诗人,作品多关注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红楼梦》中妙玉这一角色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她们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妙玉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兰蕙质,玉貌擅才华”展现了她的才情与美貌,但随之而来的“绮思未能抛槛外”则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妙玉渴望超脱,却又被世俗所困,最终选择了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美。最后一句“何苦著袈裟”引发人们对出家修道的思考,是否真的能逃避世俗的烦恼。这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妙玉命运的同情与思考,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兰蕙质,玉貌擅才华”:开篇直接描绘妙玉的外貌与内在品质,显示她的高雅和才华。
- “绮思未能抛槛外”:说明她的理想与思考受到了束缚,无法自由展现。
- “孤芳终惜劫尘沙”:强调她的孤独以及对尘世的无奈与惋惜。
- “何苦著袈裟”:质问出家是否真的能解脱,带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品质与美貌比作兰蕙与玉,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以及对世俗困扰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兰蕙:象征高洁的品德。
- 玉:象征美丽与纯洁。
- 袈裟:象征超脱与出世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兰蕙质”中“兰”与“蕙”象征什么?
- A. 美貌
- B. 品德
- C. 财富
-
诗中“孤芳终惜劫尘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何苦著袈裟”中的“袈裟”指的是什么?
- A. 婚纱
- B. 僧侣的衣服
- C. 传统服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张珍怀的《忆江南·题谨怀绘红楼梦仕女图十首 其八 妙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但张珍怀更侧重于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红楼梦》原著
- 张珍怀诗集
- 相关的古典诗词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