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华山 其六 王十朋 〔宋代〕 峰峦列峙神仙境,子母相依孝义山。 莫向山中摘花果,惜春啼鸟怒人攀。
白话文翻译:
群峰排列,宛如神仙居住的境地,母子山峰相互依偎,象征着孝义。 不要在山中采摘花果,珍惜春天的啼鸟会因人类的攀折而愤怒。
注释:
- 峰峦列峙:形容山峰排列有序,如同守护着某个神圣之地。
- 神仙境:指如同神仙居住的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 子母相依:比喻两座山峰紧密相连,如同母子相依。
- 孝义山:指山峰的形状或名称与孝义有关,象征着孝道和义理。
- 惜春: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 啼鸟:鸣叫的鸟儿,这里指山中的鸟类。
- 怒人攀:因人类的攀折而感到愤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九华山的自然美景,并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珍惜和尊重。
创作背景: 王十朋在游览九华山时,被其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生态所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旨在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珍惜生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壮丽和生态的和谐。首句“峰峦列峙神仙境”,以神仙境比喻山峰的美丽和神秘,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次句“子母相依孝义山”,用“子母相依”形容山峰的形态,寓意孝义之美,增添了人文色彩。后两句“莫向山中摘花果,惜春啼鸟怒人攀”,则是对人类行为的规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和保护自然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峰峦列峙”描绘了山峰的排列,用“神仙境”形容其美丽和神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次句以“子母相依”形象地描述了山峰的形态,用“孝义山”赋予山峰以人文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孝义的推崇。
- 后两句通过“莫向山中摘花果”和“惜春啼鸟怒人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批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神仙境”比喻山峰的美丽和神秘。
- 拟人:“惜春啼鸟怒人攀”中的“怒”字赋予了啼鸟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保护自然,珍惜生态。诗人通过描绘九华山的美丽景色,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不要破坏生态环境,体现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峦: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 神仙境:象征着美丽和超凡脱俗。
- 子母相依:象征着亲情和孝义。
- 惜春啼鸟:象征着自然生态的和谐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子母相依孝义山”中的“子母相依”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的形态 B. 山中的动物 C. 山中的植物 D. 山中的神仙
-
诗中“惜春啼鸟怒人攀”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B. 诗人对啼鸟的同情 C. 诗人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批评 D. 诗人对山中花果的珍惜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十朋的《九华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王十朋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隐逸山林的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十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