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华山下化成寺,太白书堂高处开。想见江山无此境,故宜头白懒归来。
白话文翻译
在九华山下的化成寺,太白书堂高高开启。想象中的江山没有这样的景色,所以宁愿头发白了也不愿归来。
注释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化成寺:位于九华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太白书堂:指李白(字太白)的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 想见江山无此境:想象中的江山美景都无法与此地相比。
- 故宜头白懒归来:因此宁愿头发白了也不愿归来,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十朋游历九华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九华山美景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下的化成寺和太白书堂,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想见江山无此境”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美景的极高评价,认为其他地方的景色都无法与之相比。最后一句“故宜头白懒归来”,则抒发了作者对这片美景的留恋之情,宁愿头发白了也不愿离开,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华山下化成寺:点明了地点,九华山下的化成寺,为后文的景色描写铺垫。
- 太白书堂高处开:太白书堂高高开启,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
- 想见江山无此境:通过对比,强调九华山的景色无与伦比。
- 故宜头白懒归来: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想见江山无此境”一句,将其他地方的景色与九华山进行对比,突出九华山的独特之美。
- 象征:太白书堂的高高开启,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九华山美景的赞美和留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不舍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华山: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化成寺:代表着佛教的宁静和历史的厚重。
- 太白书堂: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白书堂”是指谁的读书地方? A. 王十朋 B. 李白 C. 杜甫 D. 苏轼
-
诗中“想见江山无此境”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的什么情感? A. 厌恶 B. 赞美 C. 无所谓 D. 好奇
-
诗中“故宜头白懒归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A. 急切 B. 无奈 C. 留恋 D. 厌倦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十朋《九华山》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王十朋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和不舍,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惊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十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李白诗选》:收录了李白的诗作,可以与王十朋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