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5:44:17

建南好,北望海冥濛。

蜃气晓团云百色,蛟雷昼激雹十峰。

光怪一重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其二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建南好,北望海冥濛。
蜃气晓团云百色,
蛟雷昼激雹十峰。
光怪一重重。


白话文翻译:

在建南的美好风光里,向北望去,海面上雾气弥漫。
晨曦中蜃气升腾,云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蛟龙般的雷声在白昼中激荡,雹子如雨点般落在十座山峰上。
那奇妙的景象重重叠叠,令人目不暇接。


注释:

字词注释:

  • 建南:指南方地区,特指江南。
  • 冥濛:形容海面上雾气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
  • 蜃气:蜃,是一种传说中的海中巨兽,能在晨雾中幻化出美丽的景象。
  • 蛟雷:蛟是传说中的一种水龙,雷声象征着天气的变化。
  • 激雹:形容雹子猛烈地落下。
  • 光怪:形容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蜃气:源于古代传说,常用来形容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
  • 蛟龙:在中国文化中,蛟龙常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常与水、雷电等自然现象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地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江南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神秘的气候变化。开篇便用“建南好”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向往和热爱。接着,诗人用“北望海冥濛”描绘出一幅模糊而神秘的海面图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画面感不仅使人感受到江南的美丽,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蜃气晓团云百色”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晨曦中的蜃气,这种奇幻的现象似乎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接下来的“蛟雷昼激雹十峰”,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雷声轰鸣与雹子骤降的强烈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狂野与壮丽,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最后一句“光怪一重重”以奇妙的景象结束,既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也是对自然界奇观的赞叹。整首诗运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着对人生、对自然力量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南好,北望海冥濛。:开篇直接表达对江南的赞美,北望海面朦胧,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蜃气晓团云百色,:蜃气的幻化与晨曦的交织,展现出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象。
  • 蛟雷昼激雹十峰。:蛟龙般的雷声与雹子的猛烈落下,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惊人威力。
  • 光怪一重重。:奇异的景象层叠而来,给人以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蜃气”比作美丽的景象,营造出梦幻的效果。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蛟雷”与“激雹”的描写,夸大自然的力量,增强了诗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蜃气:象征幻境与美丽,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奇观的向往。
  • 蛟雷: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威严,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 雹峰:代表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与变化多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建南好”中的“建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蜃气”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幻象
    • B. 灾难
    • C. 战争
    • D. 旅行
  3. 本诗描绘的天气现象包括哪些?

    • A. 雪
    • B. 雷电与雹子
    • C. 晴天
    • D. 飓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忆江南 其二》:两首诗均描绘江南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夜晚的宁静与柔美,而《忆江南 其二》则强调白天的气象变化与自然的力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江南诗词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