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沙头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02:04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意思解释

过沙头三首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白话文翻译:

过了沙头,逐渐看到村庄,
地势平坦,江面宽广,气候清新温暖。
暗暗的潮水已经到来,却没有人能察觉,
只有撑篙的师傅能识别水面的痕迹。

注释:

  • 沙头: 指沙洲的顶端,水边的沙滩。
  • 渐有村: 渐渐可以看到村庄。
  • 气清温: 形容空气清新且温暖。
  • 暗潮: 潮水来临前的微小波动,通常不易被人察觉。
  • 篙师: 撑船的人,负责用篙撑船前行。
  • 水痕: 水流留下的痕迹,表示水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以游历江南水乡为题材,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对江河湖泊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沙头附近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意境。开篇“过了沙头渐有村”,给人一种从喧嚣走向宁静的感觉,暗示着人们在繁忙生活中追寻宁静的渴望。接下来“地平江阔气清温”,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广阔与气候的宜人,给人以舒适之感。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潮水的细致观察,虽然“暗潮已到无人会”,但只有技艺高超的篙师才能够识别水流的变化,反映出一种深厚的水乡文化和专业技能的价值。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简单的描写,杨万里传达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独特的情感,也呼应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归属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了沙头渐有村: 描绘了旅途中看到的村庄,表现出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
    • 地平江阔气清温: 形容自然环境的宽阔和舒适,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 暗潮已到无人会: 暗示潮水的到来常常被忽视,表现出自然现象的微妙。
    • 只有篙师识水痕: 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篙师的敏锐观察能力使其能够洞察水流的变化。
  • 修辞手法:

    • 对仗: “地平江阔”与“气清温”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暗潮的隐喻使自然现象具备了生命,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对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沙头: 象征着旅途的起点,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村庄: 代表着人们的归属感和温暖的家园。
  • 江河: 象征着广阔与自由,承载着生活的流动性。
  • 篙师: 代表着专业技能和对自然的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篙师”主要是做什么的?

    • A. 渔民
    • B. 撑船的人
    • C. 农民
    • D. 商人
  2. 填空题: “过了沙头渐有,地平江阔气清。”(分别填入两个字)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暗潮是容易被察觉的。 (对/错)

答案:

  1. B
  2. 村;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舟过吴江》:白居易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白居易: 杨万里的诗多表现清新自然的景象,而白居易则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偏向于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后者则更多关注人文情感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