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8 21:5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心遗魏阙,中想顾汾阳。
肃景怀辰豫,捐玦剪山糃。
时惟清夏始,云景暧含芳。
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
草合亭皋远,霞生川路长。
端坐闻鹤引,静瑟怆复伤。
怀哉泉石思,歌咏郁琼相。
春塘多迭驾,言从伊与商。
衮职眷英览,独善伊何忘。
愿辍东都远,弘道侍云梁。
白话文翻译:
心神寄托在魏阙上,常常思念着汾阳的美景。
清晨的景色令人怀念,捐弃了璎珞切断了山间的美好。
正值清夏初始,云彩在阳光下散发芬芳。
月光映照着空旷的野外,阳光照耀着美丽的池塘。
草木与亭子遥相映衬,霞光洒在漫长的川路上。
端坐在此听鹤鸣,静静的琴瑟声令人怅惘又伤感。
我怀念泉石的思绪,歌唱着郁郁的琼华。
春塘上多次游玩,言语从伊与商而来。
衮衣职掌的英才,独善其身的我难以忘怀。
愿我能远离东都,弘扬道理侍奉云梁。
注释:
- 魏阙:指魏国的宫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汾阳:汾河沿岸的美丽地方,寓意故乡的怀念。
- 肃景:指清晨的景色,意指宁静而清新。
- 玦:一种玉饰品,用来象征美好和珍贵。
- 衮职:指高官显贵之职,象征权力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感情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对“魏阙”“汾阳”的提及,表现出一种对权力和故乡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夏季的美丽景色,展现出清新自然的气息,给人以宁静的感受。尤其是“端坐闻鹤引,静瑟怆复伤”一联,诗人以鹤鸣和琴瑟声作为情感的寄托,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后半部分则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愿意远离繁华,追求内心的和谐与道德的升华。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谢朓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神心遗魏阙:表达对权力的寄望和怀念。
- 中想顾汾阳:对故乡的思念。
- 肃景怀辰豫:清晨的美景,令人感怀。
- 捐玦剪山糃:象征抛弃奢华,回归自然。
- 时惟清夏始:时间背景,夏天刚开始。
- 云景暧含芳:描写夏日的云彩与芬芳。
- 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月光与阳光下的自然景色。
- 草合亭皋远,霞生川路长:空间的延展,表现出景色的遥远。
- 端坐闻鹤引,静瑟怆复伤: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 怀哉泉石思,歌咏郁琼相:对自然的向往与歌唱。
- 春塘多迭驾,言从伊与商:对友人的思念与交流。
- 衮职眷英览:对高官的敬仰与反思。
- 独善伊何忘: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
- 愿辍东都远:渴望远离繁华,追求宁静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清幽的自然景色与权力的喧嚣进行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拟人:通过“鹤引”与“静瑟”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深刻表达诗人的思绪。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思,表达了一种追求理想与内心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魏阙”:象征权力与地位。
- “汾阳”:象征故乡及美好记忆。
- “云景”“霞生”: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鹤引”“静瑟”: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及的“魏阙”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权力与地位
C. 友情
答案:B -
“怀哉泉石思”中的“泉石”指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诗人内心的宁静
C. 朋友的思念
答案:B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情。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同样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偏向于社会责任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谢朓生平与作品研究》
- 《南北朝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