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嘲布谷》
作者:陆游 〔宋代〕
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
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
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
从今可无语,倾耳舜弦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到清明节之后,布谷鸟每天都在鸣叫。春天急促地来临,难道不是为了催促农民耕种吗?红色和紫色的花已经凋谢,青色和黄色的麦穗却已经成熟。从今往后我无需再多说什么,只需静静倾听那优美的弦乐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时令:时节,季节。
- 清明:指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5日前后。
- 布谷鸣:布谷鸟的鸣叫声,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到来,催促农耕。
- 促驾:催促驾车,借指催促春天的到来或农耕。
- 红紫花枝尽:红色和紫色的花已经凋谢。
- 青黄麦穗:成熟的麦穗,青色和黄色代表成熟的状态。
- 倾耳:侧耳倾听,表示专注地听。
典故解析
- 舜弦声:舜帝是中国古代的贤君,以和谐音乐著称。这里借用舜的弦乐声,象征优美的音乐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恢复,诗作蕴含强烈的爱国情怀,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怀。
创作背景
《嘲布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之际,陆游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农耕的重视和对国家的关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嘲布谷》是一首反映春天气息与农耕主题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时令过清明”,引导读者进入春天的氛围,布谷鸟的鸣叫声更是为春天的到来增添了生机。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自然与人事结合,布谷的鸣叫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农民工作的催促。
“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一句,展现了春天的转瞬即逝,花儿凋零,麦穗却已成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轮回。诗人在此处通过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暗示着农耕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从今可无语,倾耳舜弦声”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舜的弦乐声象征和谐与优雅,显现出诗人希望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这不仅是一种对农耕的赞美,也是对春天和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令过清明:表明时节已经过了清明,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一段时间。
- 朝朝布谷鸣:每天都能听到布谷鸟的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但令春促驾:春天的到来促使农耕活动的展开。
- 那为国催耕:强调了农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 红紫花枝尽:春天的花已经凋谢,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青黄麦穗成:成熟的麦穗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从今可无语:表示不需要多说,心中已有感悟。
- 倾耳舜弦声: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向往,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紫”与“青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布谷鸟的鸣叫被赋予了催促的功能,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比喻:将春天比作驾车,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急迫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天的到来与农耕的紧迫感展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谷: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农耕的开始。
- 花枝: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麦穗:象征丰收与希望。
- 舜弦声:象征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布谷”主要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丰收
-
“红紫花枝尽”中的“红紫”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农作物的丰收
- C. 秋天的气息
-
“倾耳舜弦声”中“舜”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古代圣君
- C. 一位农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嘲布谷》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两者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对农耕的关注,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之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